都是努力生活的人。
這可能是最近最讓萬事通感慨的一件事: 3月17號凌晨2點。
穿過柔佛海峽,連接新加坡兀蘭與馬來西亞新山的一條1,056米長的堤道上,擁擠的車燈於夜光下散發著奪目的光。

成千上萬人匯聚在此,有的坐在車裡,焦急地等待不知何時才能暢通的道路;
有的背著包,結伴徒步前行;
有的身上掛著孩子,手上拉著行李箱,一步一步向前挪動……
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人,為了從疫情中抓緊能養家餬口的工作,通宵達旦地趕赴新加坡。

這是馬來西亞「封國」前夕。 「只要通過這座橋,我的家人和孩子就不會沒錢買飯吃。」
「下班回家想抱抱兒子 可惜他睡著了」
3月16日晚11點,Lee Chong正在新加坡往馬來西亞的路上。
原本剛下班回到新加坡租住的房間,他突然接到家人的電話——馬來西亞即將「封國」。來不及吃幾口東西飽腹,他立刻踏上回家的行程。

到家已經凌晨1點,本來想進屋抱抱兒子,妻子告訴他孩子已經睡熟了。
兒子還沒有醒,Lee Chong已經到了不得不出門的時間。這一趟去了新加坡,直到月底都無法再回家,他抱了抱妻子:「沒關係,工作暫時不受影響,你和兒子好好的,月底我轉錢回家。」
3月17日晚8點,妻子發來一張照片,是兒子畫的一幅畫:畫中央一個張牙舞爪的卡通新冠病毒,病毒上打了個鮮紅的×,兒子稚氣的字在旁邊寫道「趕跑病毒,讓爸爸回家」。
「等解封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抱抱妻兒。」
「為摸黑前行的人,點一盞燈」
通心粉@黑籃袋 告訴萬事通: 「我在幼兒園做老師,同事是馬來人。」3月16日晚,同事在Whatsapp上和她發消息,告訴她馬來西亞確診病例暴增,加上封國政策讓人擔心,也不知道如何繼續工作。

「我的房東是新加坡人,平時偶爾做飯還會叫我一起吃,是個很好的人。」
「我和他講了馬來同事的事,他想了一會兒,告訴我可以讓同事來家裡住半個月,家裡有空置的一間房。」
「我問他,馬來西亞現在病例很多你不怕嗎?他告訴我,雖然誰都害怕有感染的風險,但他想為這些摸黑前行的人,點一盞燈。」

「今天早上,我看到房東放了一瓶洗手液和幾個口罩去同事的房間,明明前兩天他還和我說過擔心疫情持續口罩不夠用。」
誰說新加坡人冷漠?他們很善良。
「孩子才8個月,我不放心她「
關卡,一家三口剛剛入境新加坡。幾個月的孩子被父母護在胸前,但他們仍然面對難題:接下來要去哪裡呢?

阿珊有相同的煩惱。每天往返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班時間吸奶兩次,如今封鎖政策打了她個措手不及。
孩子?工作?到底該如何抉擇?只靠老公一個人的工資不太夠家用,可如果兩個人都上班……「孩子才8個月,我不放心她。」最終選擇和老公孩子一起來新的阿珊,入境後卻不知何去何從。

政府幫助民眾入住 面對這樣的困境,她突然接到通知——新加坡政府配對了臨時住宿。說不清是感動還是別的什麼,阿珊到達住宿點後抱著孩子流下眼淚: 「只要一家人都還平安在一起,那就是家。」
「我好累,但我睡不著, 因為真的很想念家人。」
25歲的馬來西亞清潔工Mohana,好不容易趕在「閉關」前回來,結果得知公司已經撤銷了她的工作準證。 「因為當時堵車嚴重,我手機也沒有電,無法告訴僱主我不能及時回來上班。」工作丟了,無處可去,Mohana只能被迫露宿街頭。

35歲的Amir也睡在街頭,但好在她沒有丟掉工作。晚上10點半,有公共運輸保安指揮處人員叫醒她詢問,還有人過來發睡袋、水和乾糧。
很晚了,地鐵站里的燈都熄了,Amir默默用手抹掉順著太陽穴滑進髮絲里的眼淚,「我好累,但我睡不著,因為真的很想念家人。」

為了到新加坡工作,凌晨4點半出門,晚上10點半到家,這是很多人十來年的日常。
他們,不是來到新加坡「避難」,而是為了養家餬口。
「我好羨慕他們可以回去」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一個多月,李倩一定不會踏上回中國的飛機。
「我和孩子到新加坡三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回國過年。」說到這裡,李倩的聲音不禁哽咽。

因為入境政策管制,在中國的她一直沒能回到在新加坡的女兒身邊,「拖新加坡的朋友幫忙照看著女兒,但也不是長遠之計,如果下個月還不能回坡,我只能讓女兒回國!至少她能在我身邊我會安心!」
「其實看到這些還能回去的人,我真的好羨慕,哪怕是走20個小時,我也想回去。」
「被疫情打斷的,不單單是一場行程,而是我和女兒的人生。」
「只要活著,我就滿足了」
這個春節對留學生齊唐來說,如同虎口逃生。
因為媽媽的生日在1月,他偷偷買好機票請假回家,準備給媽媽一個驚喜。誰也沒想到的是,齊唐剛回家就迎來了武漢封城。

城市一片冷清蕭條,沒過兩天,買菜回家的媽媽竟然開始咳嗽、發燒,緊接著爸爸也出現了症狀。
齊唐意識到:父母都被感染了。可醫院根本住不進去,一家人除了在家隔離根本毫無辦法。
唯一慶幸的,是父母症狀都不算嚴重,熬到2月他們有機會住進方艙,齊唐放下心來去檢查,直到這時齊唐才知道自己也早被感染,只是沒有症狀。

「不知道疫情持續到什麼時候,我暫時不打算回新加坡了,讀書的事情只能暫時擱置。雖然很想回學校,可現在父母還沒有完全康復。慶幸我買了機票回來。」
「只要父母都平安,只要健康地活著,我就滿足了。」
疫情下在新加坡我們, 該怎麼辦?
疫情持續蔓延,每天看著確診數字一點一滴攀升,在我們心中更多的或許是無力、崩潰、和麻木.....
這樣殫精竭慮的生活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什麼時候才能摘下口罩,放心出門擁抱陽光? 什麼時候才能停止恐慌和焦慮,和國內久違的家人朋友們說一句:好久不見.... 在新加坡的我們這樣想著。

但看著那些連夜徒步,也要回到新加坡的馬來西亞客工; 看著滯留在中國,苦盼政策放寬回到新加坡的人們; 看著正在遭受病痛,卻仍然充滿積極的新加坡民眾; 看著和病魔奮戰,還依舊沖在抗疫最前線的新加坡白衣天使們……
我們會驟然發現,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止步!
正是因為有了所有的這些人,新加坡如今的一切才能正常運轉。

在「絕境」中建國的新加坡,從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在為「明天」做準備。無論是食品、物資、水源、醫療……這個國家早已經習慣居安思危,習慣提前做好儘量齊全的準備。
「大難當前,相信政府,共克時艱,並肩同行,化危為安。」

接近2個月的疫情陰霾,中國已經迎來了「春天」,花開好了,外地支援醫護人員們也拿到了屬於他們的那張「限量登機牌」!
「大難當前,放下成見,大家加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上半場,中國告捷!
下半場,新加坡加油!
世界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