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研究院(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於2022年1月6日-7日(周四至周五)通過Zoom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第25屆區域展望論壇(The 25th Regional Outlook Forum)——即2022年區域展望論壇。
其中,共計500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參加了此次線上會議。
會議紀要
首先,蔡承國(Choi Shing Kwok,新加坡國立大學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研究院執行長兼董事)先生為該論壇發表了致辭,在他看來,「全球經濟開始逐漸復甦,但東南亞地區在經濟和其他方面仍存在不穩定因素」。
預計到2022年,全球經濟將進一步復甦,但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ISEAS董事蔡承國先生致歡迎辭,為該活動揭開序幕。(圖片來源於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研究院)
蔡先生認為,今後我們仍應謹慎對待全球性問題,例如如何對抗奧密克戎變異株和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關注美聯儲有可能採取的措施、中美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以及不容樂觀的氣候變化等問題。
2022年東南亞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很可能出現不同的發展方向,因此除了全球性問題,該論壇還具體談論了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最後,他希望參會者都能從各專家的觀點和見解中汲取智慧和經驗,推動東南亞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中美局勢
2022年區域展望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便是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各專家和業內人士分別從美國、中國和東協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Hoang Thi Ha(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研究院區域策略及政治研究項目研究員及協調員)女士主持了該會議。

其中,鄺雲峰(Khong Yuen Foong)教授從東南亞地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和科技戰其實就是亞洲權力平衡變化加劇的一種「表現或現象」,美國的霸權被中國的綜合實力所取代,亞洲地區由此形成一種兩極體系,導致兩國在該地區爭奪權力和影響力。
教授簡介

鄺雲峰(Khong Yuen Foong)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研究與發展)
李嘉誠政治學講席教授
專家們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希望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但目前中國很可能只是想與美國保持「平等」的地位。美國一直不願承認中國是與之對等的大國,因此中國決定以「事實為根據」來解決這一問題。
鄺教授解釋說,這將導致東南亞國家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得不選擇「站隊」。事實上,東協國家希望能與中國(為了經濟利益)和美國(為了保持安全)同時保持友好關係,但鄺教授認為這種「兩頭討好」的做法在未來幾年裡將難以為繼。
鄺教授提到,中美之間的經濟脫鉤「雖然在緩慢進行,但卻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迅速」。
正如美國商會(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的那樣,中美經濟脫鉤之所以進行得緩慢,是因為人們意識到脫鉤將帶來慘重的經濟代價。在上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現任總統拜登也並未停下腳步。

雖然東南亞國家更希望看到一個相對穩定的貿易環境,但貿易戰卻使一些國家受益,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這些國家生產的商品與中國類似。科技脫鉤和電子商務的增長也使新加坡受益,它被視為美國IT公司和中國科技公司的 「經濟安全避風港」。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新加坡是一個「寶地」,他們可以將國內業務分離出來,在此開展全球業務。
在談及印度-太平洋地區出現的競爭聯盟 (例如「四方聯盟」和「澳新聯盟」) 時鄺教授表示,這些聯盟的出現會削弱東協在區域安全架構中的中心地位。冷戰結束後,在創建區域機制 (如東協地區論壇、東協十加三和東亞峰會) 以加強信任建設和鼓勵平等對話上,東協走在前列。
然而,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美國為了牽制中國,維護美國霸權,開始拉攏盟友和戰略夥伴,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儘管鄺教授認為東協或許能夠 「化解 」中美之間緊張的競爭局勢,但像「四方聯盟」和「澳新聯盟」這樣的組織是「更加排外的安全聯盟」,他們將和「更具包容性的東協」展開競爭。
不過,東協在經濟上的突出地位,是因為它參與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制定。他還指出,《東協數字總體規劃2025》是區域代理為東南亞地區構建數字規則開展的一種實踐,他預計美國和中國都希望能「參與」其中。

總之,鄺教授提醒我們正面臨著「兩個主要大國在亞洲開展長達數十年的地緣政治競爭」,這要比冷戰更為猛烈和危險,東南亞國家將面臨巨大的選擇壓力,一些國家已經選擇了自己的隊伍 (由於地理現實的原因),而另一些國家將根據「本國政治、今後的經濟利益和對美國的實力評估」 進行慎重選擇。
Q&A
Q: 中美兩國紛紛為東南亞地區「提供解決方案」,例如向該地提供新冠疫苗,這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是否意味著「一線希望」?
鄺教授:雖然中國和美國都將東南亞列為「疫苗外交」的優先區域,東南亞國家也因此從中受益,但該地區仍然希望能建立一種「可預測的環境」,國家之間能優先開展平等的對話。此外,鄺教授重申了自己的觀點,儘管東協的團結將因中美競爭而遭受更多考驗,但東協在經濟領域仍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
作者:ISEAS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