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來了!
前天,新加坡各大醫院突然放出消息,開始進入「備戰狀態」!
準備什麼呢?為什麼準備呢?
據悉,新加坡下個月就要迎來第5波新冠疫情反撲!
為此,新加坡再一次進入緊急抗疫準備狀態......
突發!新加坡各大醫院行動!
騰病房、床位、人手備戰
關於新冠疫情,新加坡如今考慮的問題已經不是:
下個月會不會出現疫情反彈?
而是:下個月疫情反彈了,新加坡要怎麼應對?
甚至為此,新加坡各大醫院開始行動!

圖源:healthcare it news
國立大學衛生系統主席Thomas Loh副教授透露:
「國大醫療集團已準備就緒,並且有能力應付接下來可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
這話一出,意味著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黃廷芳綜合醫院、亞歷山大醫院都將有所動作。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優化新冠患者、非新冠患者的資源,繼續保持警惕,讓住院設施(含ICU和隔離病房)保持足夠容量。」
優化措施包括:預留部分床位,將其功能轉化為新冠使用的隔離床位。
以及準備疑似陽性病例等待檢測結果期間使用的隔離房間。

圖源:CNA
如果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到醫院就醫,在遠程醫療配合上,醫院也重新調度安排:
「情況合適的話,我們還有其他可選安排,包括遠程看病、遠程康復、遠程調控、遠程開藥跟藥物配送。」
此外,新加坡保健集團(SingHealth)臨床醫療服務副總Fong Kok Yong教授也有明確表態。
他表示,醫院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必要時增加可供新冠患者使用的醫療資源,並且積極應對新一波疫情反彈。
「我們依照衛生部的指示調整策略以及密切關注局勢,以應對新的需求和挑戰,就像之前一樣迅速作出反應。」

圖源:cou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包括:重新調整病房類型。
復盤過往幾次病例反撲,比如德爾塔時期、奧密克戎爆發初期的經驗,來預測跟優化醫院病例病房載量。
從上述動作來看,無論是國大衛生系統醫院,或新加坡保健集團,他們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醫院資源重新優化、分配。
在「下個月新加坡疫情必會反撲」的假定前提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防被激增的病例打個措手不及。
那麼醫護人員呢?
如果下個月疫情真反撲,醫院人手夠不夠用?
目前,各大醫院皆表示還未有凍結醫護人員休息的計劃,說明醫護們要休假、請假的仍然允准。

圖源:cna
但醫院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人員需求。意思是暫無凍結醫護休假安排,但如果形勢所迫,會臨時調整。
同樣也是為了有備無患。
而且,這次不僅是醫院高層做出了指令,醫護自個兒都開始自我心理建設。
據盛港醫院的某醫護人員透露:
「我們才打過追加劑疫苗,或者有人先前已中過新冠,所以我們會沒事的……但還是希望,這一波疫情不會像前幾次那樣糟糕。」
醫護們說現在沒有新的休假安排,因為馬上下個月可能就會有病例激增,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
新加坡這一波疫情會有多嚴重?
骨痛熱高發期也來了
從4月26日新加坡大解封后,類似今天這種醫院「備戰」的動作就再沒出現過。
這段時間,疫情似乎也逐漸淡出我們的關注點。

截止到昨天
新加坡打完疫苗感染後入住ICU比例極低
但仿佛一夜之間,新加坡各大醫院宣布開始騰床位、清點人手、調整資源......就為了一個預測——
最快下個月,新加坡就會迎來第5波新冠疫情反撲!
所以到底接下來兩個月,新加坡面臨著什麼樣的疫情風險?
1)醫院「備戰」是反應過度嗎?
醫院的反應合情合理。
因為這一次,新加坡要迎來的將不僅僅是新冠疫情的反撲。
馬上,進入7月、8月以後,就是新加坡骨痛熱疫情的高發期。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兩個月的新加坡,極有可能會出現新冠病例、骨痛熱症病例雙雙爆發的局面。
這種局勢現在已有苗頭。


截止到6月11日的那一周,新加坡一周內新增骨痛熱症1466起,突破4年新高。
國家環境局預測,這個月的骨痛熱症病例還會破紀錄,單周新增病例或破2000起。
截止到6月14日,新加坡累計出現138個骨痛熱黑區,金文泰、後港、裕廊西、麥波申、實龍崗和兀蘭等地都有出現。
所以,一旦新冠反撲,骨痛熱症病例也更多,醫院要面對的就是雙重衝擊,住院人數也會大增。
2)這一波疫情將會有什麼特點?
衛生部長王乙康,於6月2日的預測中提到過:
新加坡即將迎來的這一輪新冠疫情,應該是由奧密克戎變種病毒BA.4跟BA.5主導的。
截止到5月15日,新加坡本土病例中檢測到有2個BA.4病例,1個BA.5病例。此後再無透露這兩類變種的感染病例人數。

圖源:today
從官方的消息來看,兩類變種病毒的感染人數可能已經開始「初具規模」。
本地專家提醒,新加坡這兩大群體需要高度關注接下來這波疫情浪潮:年長人士等弱勢群體;沒打疫苗的人。
3)這一波疫情會嚴重嗎,有沒有必要重新收緊社交措施?
Saw Swee Hock 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副院長 Alex Cook對於新形勢有看法。
他認為,新加坡這次的疫情浪潮理應不會比奧密克戎初期以及德爾塔時期更嚴重。
理由是什麼?目測主要有3點底氣。
以奧密克戎疫情為例,當時病例峰值雖然暴增到1萬5000多例,但疫情仍然沒有壓垮新加坡的醫療體系。
有壓力,但醫療系統也不至於到超過負荷的地步。

圖源:eyeem
參考其他國家的BA.4跟BA.5浪潮,也不是過分嚴重。
以南非第五波疫情為例,當地從4月起單日病例顯著增加,經歷1個月,新冠病例峰值達到1萬3163起,之後緩慢平息。
截止到(6月15日),南非單日新增病例1903起。
相當於,南非的BA.4跟BA.5浪潮從爆發到平復,需要歷時至少1個月。

新加坡新一輪疫苗追加劑已經開打。
2022年6月10日起,新加坡衛生部宣布:50歲到59歲的中高齡人群,可開打第二針追加劑。
現在專家團對於新追加劑接種時間的建議為:打完第1劑追加劑的5個月後,就可打第2針追加劑。
有意向接種的人群,可以到新加坡任何提供mRNA疫苗的接種中心注射追加劑。

這就意味著,新冠疫情下的弱勢群體,如年長人士,如果在6月期間接種新一輪追加劑,相當於加強身體防重症能力。
綜上所述,新加坡這一次疫情反撲,不排除可能只是一個小浪潮。
4)疫情真的會反撲嗎?可能性多大?
距離7月到來至少還有半個月時間。
但7月、8月新加坡將面臨新一輪疫情反撲的預測,卻是衛生部長王乙康自6月2日就放出來的。
王部長那是誰啊?
新加坡「口碑逆襲之王」——因最先提倡跟病毒生活被新加坡網友群嘲,後因抗疫成功,生活恢復正常秩序被網友肯定。

防疫「神運算元」——當上衛生部長以來,數次開口預測新加坡即將日增1000例、5000例、上萬例,都一一應驗。
中靶率奇准,重點是新加坡還都hold住了。
當然了,王部長是根據疫情模型以及參考其他國家疫情爆發到反覆的經驗做出的預判,絕非無的放矢~
不信來看下每周病例增長率,它也進一步證實如今新加坡病例確實有攀升趨勢:
從6月初的0.8逐步回升到現在的1.0左右。

圖源:moh
此外,這兩天新加坡的本土病例、輸入病例也明顯增加。
尤其是輸入型病例,6月14日新增438例,比前一天翻了1倍。

圖源:椰子小程序
最後還有一點。
新冠疫情,大家跟它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
過去2年半的時間內,每隔三五個月就有一輪疫情反撲,據部長們所說,每隔5-6個月一次。
而這次新加坡輪到了7月或者8月。
所以,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不早也不晚。
而這次醫院備戰,操作駕輕就熟,更是基於過去經驗而做出的反應。
再來一次,新加坡也不畏疫情?
中國發布新疫情指南!
有保障,但不自滿。
這是王乙康部長說的,也是新加坡經歷過幾次新冠反撲後的態度立場。
疫情又又又來了,別慌,照常生活,但得注意自己手中有什麼底牌。
那新加坡有什麼底牌?
1)分流病患,發布詳細指南
新加坡的分診制度讓患者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2000多個社區診所為醫院分擔患者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