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
生活在新加坡,
有時候
真的有雲遊了全世界的錯覺~
不僅眾多路名
是由全球各國、各地命名,

以國家命名的路名

以中國城市名命名的早期南洋大學路名


以中國四大美女命名的四美地鐵站名
還因為國內幾大種族大融合,
過節也都是你的節日,我幫你慶賀,
我的節日,你也可以放假~
眾樂樂~
是的,
今天是「屠妖節」~

新加坡人怎麼屠妖?
屠妖節,是個印度節日。屠的什麼妖?
就是他,Narakāsura

屠妖節起源於《羅摩衍那》的故事。
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擾,天神下凡降魔。降魔後,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一名兒子,並取名「Narakāsura」。然而,身為神明之子的 Narakāsura 不僅常常與邪惡為伍,還強迫凡間百姓不準點燈。
應百姓所求,天神與 Narakāsura展開了正邪大戰。最終,Narakāsura戰死,人民遂點燈慶祝。
亦有一說,排燈節是為紀念羅摩Rāma戰勝羅波那Rāvaṇa後返回阿約提亞Ayodhya的勝利。羅波那因為好女色而拐走悉多,悉多的丈夫羅摩因此前往楞伽島(今斯里蘭卡)將羅波那殺死並救回妻子。
屠妖節也稱光明節。傳統上,信徒們會在家中各處點起黃色油燈。他們相信,掌管財富的拉克希米女神(Lakshmi)會眷顧乾淨和明亮的家庭。

拉克希米女神
其實,屠妖節在印度南部和北部的名稱略有不同,分別是Deepavali和Diwali,但兩者其實都來自古印度梵語中的dipavali,其中dipa的意思是「燈光」;avali的意思是「一排」。
在印度人們用蠟燭構成象神伽內什(Ganesha)的圖像。

Ganesha
而新加坡慶祝屠妖節的大多是南印度人。穿新衣,點燈……慶祝重生,迎來希望!

因為明天放假,所以今天,新加坡的幼兒園,基本都會提前慶祝~

往年慶祝的存圖
在新加坡,幼兒園的小朋友,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念:
新加坡是由四大種族人群融合的國度,所以,不管是華裔、印度裔、馬來裔還是歐亞裔人,大家都要好好地玩在一起,並且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照顧到其他族群的種族忌諱,比如吃豬肉這件事……
所以,今天放學後,回家的孩子們手上,都會被畫上漂亮的「古拉姆」 (kolam)圖案。

這是一種以印度草本顏料畫的「海娜」 (henna)彩繪。

當然,除了這些,按照印度興都教徒的風俗,節日前夕,他們會從全島四面八方湧入小印度 (Little India)。而這裡,早已是張燈結彩,璀璨迷人了。並且,這種節日的氣氛,會延續一個月。


張燈結彩的小印度

連地鐵都設置了專屬車廂
屠妖節對於印度人來說,是個大節日,不是新年,堪比新年。
要不是這兩年疫情的原因,大家過節都克制了些,否則過節的盛況,會吸引一大批喜歡融入不同文化的遊客。

你可以追隨屠妖節前奏兩度舉行的活動 「銀馬車遊行」 (Silver Chariot procession)。信徒拖著一部載著女神斯里蒂勞柏迪安曼 (Sri Drowpathai Amman) 雕像的銀馬車,從牛車水的馬里安曼興都廟 (Sri Mariamman Temple)(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印度神廟之一)出發,一路前往小印度。

往年的「銀馬車遊行」
或者在屠妖節約一周前,去觀看一場由馬里安曼興都廟舉辦的文化盛典:蹈火節 (Theemithi)。

馬里安曼興都廟
在這場持續到深夜的儀式中,數千位男信徒赤著腳踩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之上,以此向女神表達敬意。

往年的蹈火節 (Theemithi)
即使回到住處,也可以通過門口的裝飾,來判斷哪家是興都教徒:
信奉興都教徒的大門前都裝飾著用麵粉、大米或花瓣製成的圖案,色彩艷麗、生動有致。這些美麗的圖案可能是幾何圖案、花朵圖案,或更精細的動物或大自然圖案。這些藝術作品稱為藍果麗 (rangoli) ,期望能夠引領神靈來到家中,在未來一年庇佑全家。

當然,你也可以追尋著花環和香火的氣息,穿梭於市集間。那耀眼奪目的黃金寶石首飾、精美的刺繡紗麗服(sari,印度婦女傳統服飾),以及金光搖曳的油燈,總是令人目不暇接。

傳統sari
或是參加一場露天音樂會!那種在星空下沉醉於音樂表演之餘,任由紋身師傅在手臂上紋上一個精細複雜的印度彩繪的獨特感受,是別處無法體驗到的。
抑或是乾脆棲身於周邊眾多咖啡店之中,點一杯印度拉茶 (teh tarik) ,在香濃美味中悠悠欣賞新加坡最為華麗精彩的這一大傳統民族節慶如何綻放出熱情與活力。

印度拉茶
屠妖節的煙火氣
當然,除了這些大型的活動,普通人家,特別是其他族群的人,還能吃到別樣的傳統食品。

屠妖節必吃的傳統米餅
你知道嗎?印度人也有紅包!和華人一樣,是長輩給未結婚的晚輩。
不過在印度,錢是直接被放在普通的信封里的。而在新加坡的印度裔,因為受到了華裔的影響,也會把錢放在漂亮的「紅包」里。

屠妖節,印度裔發的「紅包」
你還別說,印度人過屠妖節還真講究,人家過節,頂多就是買點裝飾品裝飾下房子,而在新加坡的印度裔,有時候會大張旗鼓地直接漆房子!
而且每年還有不同的主題,並以不同的主題色來搭配。什麼孔雀風啊~大象和油燈啊~或者以新加坡的獅子為主題來創作……

另外,和華裔祭祖的習俗差不多,印度裔也有緬懷祖先這一環。

新加坡印度裔在屠妖節前祭拜祖先
印度香飯、雞肉、羊肉、螃蟹……祭拜的食物被擺在兩大片香蕉葉上。從最年長者開始,挨個用香料煙燻拜拜,再獻花。最後就等祖先「吃」完以後,再把食物攪拌在一起,變成飯球,分給在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