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穿著個人防護設備的乘客拖著行李抵達北京的一個火車站。(法新社)
作者 王震宇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日前指出,迄今未在中國探測到新的變異毒株,但部分國家依然擔憂會有新的冠病變種毒株出現。不少國家近期紛紛表態,將對來自中國的航班採取這招:
廢水採樣。

世衛指出,來自中國的數據說明,迄今沒有在中國探測到新的變異毒株。(路透社)
採樣過程會先收取航班上廁所里的尿液和糞便混合物樣本。當地相關機構會在航班抵達時,直接從機上收取廢水,再送往實驗室化驗。
廢水經分析後,就能大略了解到機上有多少百分比的乘客確診冠病,以及所偵測到的冠病毒株是否為已知的亞型變異毒株,還是未知的新毒株。
目前,多個歐洲國家如比利時和奧地利,以及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等,均已表明會對中國班機的廢水進行監測。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也考慮對國際航班進行廢水採樣,以追蹤是否有新毒株出現。
鄰國馬來西亞下來也將對中國班機採取進行廢水採樣。
新加坡在疫情暴發初期試行廢水採樣

2021年7月,衛生部長王乙康(左三)和貿工部長顏金勇(左四)實地走訪社區,了解環境局人員如何進行廢水採樣檢測冠病毒株。(海峽時報)
早在冠病疫情暴發初期,新加坡就採用了廢水採樣的做法來追蹤冠病毒株。
2020年疫情嚴峻時,新加坡的客工宿舍暴發了大規模感染群,導致病毒迅速傳播。環境局當時推出試點計劃,率先在20個大型客工宿舍進行廢水採樣,以助管控宿舍內的冠病病例。
計劃後來也推行至組屋區,並成功在一些社區的廢水發現病毒碎片(viral fragments),當局之後對該區的居民進一步展開冠病檢測。
環境局當時說:
「一旦廢水中不再存有冠病病毒碎片,就提供了多一層保障,證明收取樣本的地區沒有確診病例,也讓我們能更具針對性和有效率地使用檢測資源。」

(國家環境局)
馬國衛生總監引述新加坡簡報捍衛做法
另一邊廂,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本周一(1月2日)在一份聲明中,透露了廢水採樣的準確性。
諾希山說,當局收到來自馬國各個州屬的301個廢水樣本,送往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進行化驗。
化驗結果顯示,288個樣本(或等同於95.7%)存在冠病病毒,而且屬於奧密克戎毒株,其餘三個並無任何陽性反應,另有10個樣本的化驗結果未出爐。
諾希山也說,馬國在國內環境中檢測冠病病毒,是為了進一步監察國家冠病疫情的走勢。
馬國宣布將對中國班機的廢水進行採樣後,一度在網上掀起熱議。
甚至有網民在推特發貼文標記諾希山,直指「這不是真的吧?我們應該檢測人(遊客),而不是他們的糞便!」

諾希山在該貼文的留言區回復網民時,特地附上了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的一份資料單(fact sheet),內容概括了新加坡在廢水監測計劃上的進展。
馬媒指出,諾希山此舉是在捍衛馬國衛生部對中國航班廢水採樣的做法。
更大意義在於彌補「信息缺口」
如今歐洲國家也將效法新馬一帶採用廢水採樣。有專家認為,相較於實施旅遊限制,這麼做能更有效地追蹤冠病病毒。其更大意義在於,廢水採樣或能及早拉響警報,讓採用此做法的國家做好應對準備。
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安托萬·弗拉豪特在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
「這些樣本為了解中國目前正在發生的情況提供了一個窗口。」
《法新社》也引述專家說,與其對抵達機場的乘客進行檢測,監測廢水更容易進行,而且侵入性也更小。

馬國日前宣布會對中國班機的廢水進行採樣後,在網上引起熱議。圖為吉隆坡機場。(海峽時報)
然而,這個採樣方式並非盡善盡美。
有病毒學家指出,雖然廢水採樣的效果好,但一個局限是,不是所有機上的乘客都會上廁所,因此未必能全面反映所有人確診與否的情況。
此外,專家也說,分析樣本需要時間,也未能巨細靡遺地從中知道個別乘客的病情。
換言之,待化驗結果出爐後,可能已為時已晚,無法及時阻止病毒傳播,最多只能讓各國了解疫情發展,將影響減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