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宜機場第二搭客大廈抵境大廳。(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我發現,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但絕不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美國詩人瑪雅·安吉羅(Maya Angelou)的這句名言,跟冠病後的國際旅遊業有什麼關係,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代表全球290家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最近為了什麼不約而同大表不滿。
首先,IATA主席沃爾什(Willie Walsh)在1月4日的一份聲明中,抨擊對中國遊客進行冠病檢測和其他限制措施,指責它們」切斷國際連通性、破壞經濟、破壞就業」,而且頂多只能將病毒的傳染高峰推遲幾天。
「過去三年,此類條件反射式的盲目措施已證實並無成效......各國政府應該聽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專家建議,沒有必要限制旅行。」
一天前,中國就批評了多國針對中國而採取入境臨時防疫措施的舉措。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直指這些措施缺乏醫學根據,並發出警告,表示中國將針對不同情況,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中國遊客最嚮往的日本宣布,從2022年12月31日起,從中國入境的旅客都必須出示陰性冠病檢測結果,檢測呈陽性的旅客必須接受7天隔離。(法新社)
紅螞蟻最近為大家概括了對中國旅客採取防疫措施的國家,以及中國網民最想前去旅遊的十大國家。
問題是,如果將這兩組國家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中國網民的首選旅遊目的地當中,有不少似乎不太領情:
宣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國旅客的措施的國家,就包括日本、韓國、美國等,都是受中國網民青睞的國家。
至於榜上有名但未入三甲的新加坡,入境的中國旅客目前為止仍不需接受任何檢測或者隔離。
《南華早報》的旅遊專欄就指出,新加坡之所以不對中國遊客採取限制措施,似乎是因為防疫條件優越,足以應付染上冠病病毒的遊客,中國旅客最終也可能因此而選擇到新加坡旅遊。
該專欄還點名本地斐瑞醫療中心(Farrer Park Hospital)傳染疾病醫生盧家燊,指他接受《今日報》訪問時所表達的看法令人印象深刻:
「不對中國旅客採取任何限制,恰恰反映了我們得來不易的韌性。」
《南華早報》也稱,在冠病限制措施取消後,哪些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遊客表示歡迎和友好,哪些讓他們受到冷遇,他們都會記在心上。

魚尾獅等新加坡旅遊勝地,可能很快會再迎來大批中國遊客。(海峽時報)
然而,冠病疫情瞬息萬變,蟻粉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情況可能已經出現變化。
別的不說,《環球時報》就留意到法國駐華大使館,以及好幾個國家的旅遊局,如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和挪威等,近日來紛紛通過微博向中國遊客招手,歡迎中國遊客前往遊玩。
要求中國遊客接受檢測或出具陰性檢測結果的國家是否會在近期做出改變,新加坡又能否「乘虛而入」,讓中國旅客留下美好印象而從中獲利,仍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