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垃圾屋」清晨起火狂燒,母子1死1傷

2021年03月05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間堆滿雜物的「垃圾屋」今早(3月5日)發生火患,一對母子受困火海,民防部隊趕到現場破門救人,兩人被送院治療。過後,48歲母親傷重不治。

新加坡民防部隊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們在今早6點10分左右接獲通報,指宏茂橋10道第456座組屋的11樓單位失火。

多名民防部隊人員合力鋸開單位鐵門,破門而入後,發現客廳里堆滿了易燃物品,猶如「垃圾山」,完全被火焰吞噬,導致民防人員寸步難行。

(失火單位的客廳堆滿易燃物品)

所幸在民防人員越過重重障礙物之下,使用水柱和壓縮空氣泡沫背包(Compressed Air Foam Backpack)成功把火撲滅。

當時,一名20歲男子被困廚房廁所中,48歲女子則昏倒在臥室內,之後兩人都被救出。

(民防人員從廚房的廁所中救出男子)

該名女子被救出時已經沒有脈搏和呼吸,民防人員對她實施心肺復甦。

事後,兩人被送往陳篤生醫院接受治療。遺憾的是,女子因傷勢過重不治。

(女子的睡房也堆滿雜物,一片狼籍。以上圖源:新加坡民防部隊臉書)

另外,有30名居民在民防部隊抵達前自行疏散。

垃圾屋除了引起衛生問題,更成為火災的溫床。當局提醒大家,在單位內堆積易燃物品會阻礙救火工作和逃生道路,因此,民眾不應將報紙、家具和衣物等易燃物品堆積在家中。

民防部隊正在調查起火原因。

火災死者主要死因依次是……

據專家介紹,火災死者主要死因依次是: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缺氧,還有一類是由於吸入熾熱氣體,喉管被燙傷發腫,堵住呼吸道,窒息死亡。

在火場中,濃煙遮掩,受困者容易迷失方向,即便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

受困火場中,當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為1.3%時,人呼吸數次便會昏迷,幾分鐘內便可引起死亡,而常見建築材料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含量就高達2.5%。

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理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威脅更大。

其實,被火焰活活燒死的並不常見。換句話說,人們主要死於濃煙,而非死於火焰。

發生火災時,要保持冷靜,不要盲目出逃。在室內首先要做到與煙霧隔離,立即關閉與有毒煙霧區域相連的門窗,用軟布將縫隙填實,同時打開和外界非煙霧區相通的通道,使室內保持有足夠的氧氣。

然後再向窗外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或用繩索緊拴在窗框、暖氣管、鐵欄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條等保護手心,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如果選擇出逃,要先分辨火源方位及有毒煙霧流動方向,避開煙霧濃度高的區域,向火源的上風方向轉移。

在轉移時用一定厚度的濕毛巾捂住口鼻,在靜止或穿過濃煙時要儘量使身體貼近地面。

囤積症了解一下

囤積症或儲物症(英文:Compulsive hoarding,或強迫性囤積症、病態性囤積症、棄置恐懼症)是一種強迫行為,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

很多時候,囤積的物品完全不值錢,甚至有危險性或不衛生,不過也有些是屬於可能有用但是閒置的物品,還有另一些是有精神價值的物品(比如某個逝世近親的遺物)。

(圖源:Municipal Services Office)

囤積者中,有超過80%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75%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也不管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對他們來說,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到處撿東西,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有些患者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具有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但對其他人則是毫無價值的。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博士生Sng Hock Lin在2019年曾做過幾個囤積症患者做過田野調查。

其中一人叫Alice,68歲,退休工廠女工,患有憂鬱症和焦慮症。她家裡囤積的東西包括很多個尚未啟封、還包在塑料封袋裡的絨毛玩具。

(示意圖,圖源:pixabay)

她說:「我們小時候很窮,我母親買不起玩具。我收集這些玩具,感覺很幸福。」

Alice認為,這些玩具堆滿了床邊,給予她很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Alice每次看醫生之後,醫生配藥、裝藥的小塑料袋,她也一個不扔地收集起來。

她最早是打算廢物利用,但到了後來收集量很大,重複使用量很小,但她仍捨不得拋棄。

另一人是63歲林女士,她有個兒子則是囤積各種塑料飲料瓶子。

強迫性囤積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數量通常會相當龐大,會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活動,或是造成經濟困難。

有部分患者甚至會繼續存放過期食物,在某些情況下會強烈抗拒物品被清除掉。

囤積行為如果影響到正常生活如煮食、打掃、洗澡及睡覺等,即可判斷為確診患有囤積症。

目前尚不清楚強迫性囤積症是否是一個孤立的病態,還是一種從其他病症影響而成的症狀,例如強迫症。

有些囤積症患者 甚至大量收購各種無用物品

專家對囤積症的定義為:

一、患者有收集癖好,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

二、由於收集物的大量堆積,妨礙到生活空間原本的功能,有時甚至需要動用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動用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空間。

三、囤積行為對患者帶來明顯的壓力,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

四、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可能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蟑螂、老鼠橫行等等);囤積者容易被收集物絆倒受傷,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16歲兒沉迷「特殊按摩」花光積蓄 父母怒揭按摩院誘未成年
2025年04月27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5萬次閱讀
老字號潮州肉脞麵攤主欲退休 擬以60萬新元售秘方  
2025年04月27日   •   4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3萬次閱讀
鄰居洗地10次半夜敲佛 七旬翁受不了要賣房
2025年04月27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行動黨華人新人秀淡米爾語 尚穆根贊:連印度人都震驚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