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今日報
分析師表示,我國經濟已取得較穩定的步伐,政府若在今年調高消費稅將讓我國有足夠的時間,在下一屆大選之前強化我國財政狀況,並縮小本屆政府的預算赤字。
李顯龍總理在新年獻詞中表示,隨著我國經濟走出低迷,政府現在必須推動調整消費稅的工作。有鑒於此,2022年的財政預算案將為我國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可靠和可持續的財政基礎。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系副教授陳慶文接受《今日報》訪問時說,雖然從來就沒有一個調高消費稅的最佳時機,但「政府的財政狀況可能相當糟糕」,因為2020年初2019冠狀病毒首次襲擊我國至今,政府已經消耗了的過去儲備。
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政府除了常規的支出外,還通過五個預算案撥出近1000億元,幫助國人和企業度過危機。
政府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財政年度的整體預算赤字達到649億元,是我國獨立以來最大的預算赤字。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的財政年度,估計預算赤字為110億元。
陳慶文說:「冠病疫情後的復甦將增加對政府國庫的需求,而目前已沒有可用的儲備。」
有鑒於此,陳慶文認為政府的觀點是必須「迎難而上」,最早會在新財年開始的4月份上調消費稅。
他表示:「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出現預算赤字,或者在2025年大選前推出(消費稅上調),那將成為一個政治引爆點。」
此外,他也認為,為了幫助國人和企業應對提高消費稅,政府可能會分階段上調。他建議,消費稅一開始可以上調0.5至1個百分點,剩下的上調幅度將在一兩年後出台。
不過,有分析師擔心上調消費稅會對受冠病疫情影響收入的人,如失業人士,帶來負擔。
對此,華僑銀行財政研究和策劃主任Selena Ling認為,政府可能會延長消費稅補助券和其他經濟援助,以抵消消費稅上調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並且確保他們的情況不會更惡化。
聯昌國際證券私人銀行的經濟學家宋誠煥則表示,從財政規劃的角度來看,新加坡經濟「現在的基礎比過去兩年穩定得多」。
不過,他說,儘管我國的凈投資回報貢獻是我國最大的收入來源,但有必要確保來自不同來源的貢獻更為均衡,「否則經濟上很難持續下去」。
Selena Ling補充,就算政府把消費稅上調推遲到2023年才推出,「也很難預測是否會出現另一種冠病的新變體,或是另一場危機再暴發」。
她表示,問題在於勞工市場能否回到冠病前的水平,而薪金的增幅能否足以彌補物價上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