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最高級別年度雙邊合作機制在今年迎來了其第20屆的盛會,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對此充滿期待,他認為兩國應以此為契機,回顧過去合作的經驗,並共同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特別是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的深入合作。

圖源:CNA
顏金勇今年首次擔任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的聯合主席,在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時,他坦誠地指出,儘管高級別外交磋商看似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實際上,這些磋商在過去的幾年中極大地塑造並加強了新中之間的合作,為雙方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合作環境。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是兩國經濟合作的典範
在經濟合作方面,顏金勇特別提到了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作為兩國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典範,許多企業藉此機會進入中國市場,參與其經濟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在民間交流層面,兩國學生的互訪以及今年2月實施的互免簽證安排,都是新中合作成果的具體體現。顏金勇強調,這些合作給新加坡的人民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圖源:ST
關於是否需要啟動第四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顏金勇認為這需要兩國共同探討,關鍵在於兩國的興趣和是否確實需要政府間的合作計劃。目前的新中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分別在新加坡三位總理的任期內啟動,對於是否是推出第四個項目的理想時機,顏金勇認為應基於兩國的實際需要和利益,而不僅是領導層的更迭。
顏金勇表示,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兩國將根據需求調整合作模式,不斷尋求創新,新中兩國去年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這體現也了兩國合作的特質,雙方應探討如何確保合作與時俱進,滿足兩國的需求和利益。
新加坡在中國投資應具備長期眼光
在採訪中,顏金勇也分享了他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深刻見解。他認為,儘管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多重挑戰,但其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不容小覷。顏金勇強調,新加坡若想與中國深化合作,就不能僅僅著眼於短期利益,而應具備長遠眼光,在中國進行長期投資並深耕細作,這樣最終會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

圖源:CNA
作為JCBC的新方聯合主席,顏金勇在採訪中指出,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國擁有眾多優勢,其經濟和市場潛力巨大,他對未來保持謹慎樂觀。
他進一步解釋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持續增長,其消費能力不容忽視;中國擁有一支受過良好教育、勤勞高效且掌握高級技術的勞動力隊伍,生產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中國有許多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強的企業,在數字經濟、可再生能源、電池科技等領域不斷開發新技術,這一創新動力不容小覷。
最後,中國多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大量投資,構建了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並與區域和世界的互聯互通不斷加強。
新中優勢互補才能越走越遠
顏金勇提醒新加坡企業,不能忽視中國市場的潛力,而應敏銳地發掘和把握商機。他以糧食安全為例,指出新加坡目前從中國進口大量食品,未來可以繼續增加進口,這是新加坡糧食韌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製造業方面,中國仍是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產基地,新加坡商人可以探索如何與中國合作,在兩國分別生產部分零部件,發揮比較優勢。

圖源:CNA
顏金勇強調,雙邊關係應建立在雙贏基礎上,新加坡和中國在不同領域互相支持,新加坡正在探索如何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同時也在綠色能源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向中國學習。
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雙邊合作機制,不僅有助於雙方在經濟轉型中尋求新的增長點,而且通過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等項目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兩國在貿易、投資和市場准入方面的緊密聯繫,為雙方人民和企業帶來了實際利益,同時也為區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