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海危機導致眾多商船改變航線,繼而引發全球多個港口出現船隻擁堵現象,市場對海運的需求大幅上升,導致全球貨櫃運費急劇上升。
新加坡的貨櫃運費在過去八個月里上漲了超過20%,但與其他市場相比,這一增幅相對較小。據Container xChange提供的數據,自去年10月紅海危機爆發以來,新加坡40英尺超高貨櫃的平均運費已從1499美元(約合2020新元)上漲至今年5月的1836美元,增幅達到22%。特別是今年4月至5月期間,單月漲幅接近8%。

圖源:CNA
由於紅海危機,新加坡航運公司不得不改變航線,為了維持每周的航行,公司必須在亞歐航線上部署額外的船隻。航線的改變以及海運公司網絡的重新平衡導致物流鏈下游出現港口擁堵等問題,進而造成貨櫃積壓。為了緩解這些不確定因素,海運公司選擇提前發貨,但這又加劇了短期內海運需求的激增。
市場動亂導致航運成本上升
Container xChange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羅洛夫斯(Christian Roeloffs)指出,航運公司將發貨日期提前,導致市場對運力的需求短期增長。儘管消費者需求和工廠訂單疲軟,但吞吐量卻有所上升。平台的貨櫃價格情緒指數(xCPSI)波動顯著,反映了中東衝突、地緣政治以及氣候變化等不利因素,迫使企業加強供應鏈韌性。

圖源:CNA
展望下半年,報告認為,高利率和對勞動力市場的擔憂可能導致消費者減少支出,進而降低商品需求,使貨運量減少,從而導致運費下降。如果全球經濟復甦推動物流需求增長,運費可能會繼續保持高位。
羅洛夫斯指出,美國消費者支出在今年第一季僅增長2%,低於2.5%的預期,也是三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此外,美國不包括汽車在內的零售庫存在今年4月僅環比增長0.3%,而在3月則下降了0.4%,這表明零售商對增加庫存持謹慎態度。
儘管報告預計下半年運費會下降,但許多航運公司已宣布新一輪的加價。例如,達飛集團(CMA CGM)本周宣布對多個航運路線徵收附加費。從7月3日起,從亞洲多國和地區發往波多黎各和美屬維京群島的每個貨櫃,將收取2000美元的旺季附加費。
新加坡當局聯合多方解決海運問題
為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交通部和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正與勞資政三方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以提升新加坡港口的運營能力和容量。這些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港務集團(PSA)、航運合作夥伴、行業協會和工會。
新加坡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在太平船務學院(PIL Academy)成立儀式上表示,以上部門將緊密合作,解決港口擁堵等問題。他強調:「我們將增加人力資源、優化港口容量、促進信息交流,並與利益相關者積極規劃,共同應對這一充滿挑戰的時期。」

圖源:ST
紅海危機導致許多船隻繞過好望角,採取更長航線,從而引發全球多個港口的擁堵現象。自2024年初以來,新加坡港口也經歷了船舶到港量、貨櫃處理量和停泊位需求的顯著增長。徐芳達提到,紅海承載著全球12%的航運量,但由於以哈衝突,去年11月以來胡塞武裝對途經該航道的商船發動多次襲擊,迫使許多商船改道。
太平船務集團作為全球第12大、東南亞本土最大的貨櫃船運公司,在全球擁有約8000名員工,其中包括4000名海員。
太平船務學院的成立旨在為所有員工提供結構化、定製化的培訓,從長遠來看,這將增強公司實力,並提升海事業的能力。
徐芳達指出,海運業對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全球80%以上的貨物通過海路運輸。他讚揚新加坡海事專業人員的重要性,沒有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奉獻精神,船隻無法安全進出新加坡港口。
面對數碼化、脫碳等新挑戰,徐芳達強調,新加坡海事業必須持續提升和重新培訓勞動力,確保員工能夠適應時代發展,保持競爭力。新加坡正通過政府、業者和工會之間的強大三方夥伴關係,使新加坡成為全球海事人才發展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