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訪觀察家仍認為,大選的投票日會落在5月,至於是哪周則看法不一。(新明日報檔案照)
(新加坡訊)大選號角吹起,當地坊間盛傳5月10日是投票日,有觀察家則認為5月24日是另一熱門投票日。
《新明日報》多次就大選日期訪問當地政治觀察家,有者預計今年5月是最有可能舉行大選的窗口。
坊間此前盛傳的猜測是提名日為4月28日,競選期為5月2日至8日、9日為冷靜日(cooling off day),10日則是投票日。
隨著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出爐,受訪觀察家提出幾個可能的大選投票日期。
根據選舉局網站資料,提名日的提名程序完成後,競選活動隨即同日展開。由於投票日距離提名日須最少10天,扣除1天冷靜日,競期一般最少為9天。
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預測,國會將在報告發布後至少3周左右,於4月份解散。
這與之前的時間線一致,政黨有約1個月的時間來應對報告帶來的變化。
他說,投票日未必落在星期六,但他目前觀望的大選日期可能定在5月的一個星期六,即5月3日、10日或17日;隨著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出爐,大選落在5月初已相當明確。
獨立政治觀察家陳添金博士則認為,大選投票日應該會落在學校假期開始前的5月下旬。
「5月上旬有衛塞節,國人難免趁長假期計劃出遊,應該不太可能選這個時期。反觀5月24日還比較可能,趁學校放假前,大家還沒出國,學校也方便空出位置設投票站。」
前議員:議員需時間調整 大選或不會在兩個月內舉行
也有者認為,許多選區有變,議員需時間適應調整,大選或許不會在接下來兩個月內舉行。
人民行動黨前國會議員殷吉星說,除了5月,大選也可能落在6月或7月。
他指出,在選區劃分的大幅調整下,現任議員和新的候選人需要重新改組,人民行動黨也需要時間調整和適應,走訪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