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形勢風雲變幻的當下,新加坡正面臨著一場關乎未來發展根基的挑戰 —— 出生率的持續下滑。
年輕一代在現代生活的浪潮中,權衡家庭與自我實現的天平,低迷的生育意願成為了社會發展樂章中的不和諧音符。
新加坡政府採取了涵蓋經濟、假期等各個方面鼓勵生育的福利政策。
最近又價碼了帶薪產假和陪產假福利,展現了政府為扭轉生育局勢、重塑家庭活力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政府的對國家發展與家庭幸福的深遠考量。
01 現金津貼
在新加坡,寶寶一出生,家庭就可以領取政府的 「大紅包」。
家裡的老大和老二能拿到 6000 新幣的嬰兒津貼,老三和老四更是有 8000 新幣。
從 2015 年開始,每個新生寶寶還有額外 2000 新幣的嬰兒津貼,不限孩子數量。
這筆錢會在寶寶 18 個月大之前,分階段存到家長的銀行帳戶,為寶寶的成長助力,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02 健康保障補貼
新生兒的健康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為此政府提供了 4000 新幣的保健儲蓄補貼,專門用於支付孩子從出生到 21 歲的醫療費用,比如終身健保保費等。
有了這筆補貼,家長們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可以更加安心,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會給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03 教育補助金
孩子的教育問題至關重要,新加坡的教育補貼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教育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學前教育補貼 自 2020 年 1 月起,家庭月總收入上限為 1 萬 2000 新幣的家庭,其子女可享受學前教育補貼。
中小學教育補貼
教育儲蓄計劃:7-16 歲的新加坡公民,在教育部資助的中小學就讀,教育儲蓄帳戶每年會收到 230-290 新幣的津貼,可用於支付學校所辦的深廣課程以及政府或政府輔助學校的附加雜費。
教育儲蓄獎項:從小學一年級起,在學術或非學術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可獲得 200-500 新幣不等的教育儲蓄獎項。
學生託管中心補貼:低收入家庭 7-14 歲的學生,每月可獲得最高 290 新幣的學生託管中心費用補貼。
高等教育補貼
大學學費補助:新加坡公民就讀公立大學,可獲得教育部提供的學費補助,涵蓋全額學費的很大一部分,只需支付補貼後的學費。
工教院及理工學院助學金:2020 年起,來自低收入至中等收入家庭的全日制理工學院專科文憑學生,可獲得高達 95% 的學費補貼;符合條件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最高可獲 75% 的一般學位課程學費補貼。
04 產假與陪產假
從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新加坡在職父親的帶薪陪產假從 2 周大幅增加到 4 周,並且是強制性規定,僱主必須遵守,讓爸爸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寶寶成長。
同時,新的父母共用產假計劃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 2025 年 4 月 1 日開始,在職父母額外獲得 6 周的共用育兒假;到 2026 年 4 月 1 日,再增加 4 周,共 10 周。
加上母親原本的 16 周產假和父親的 4 周陪產假,父母總共能享受 7 個半月的帶薪育兒假,這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優厚福利,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家庭育兒的重視和支持。
對於女性自僱人士,政府也考慮周全。
如果滿足子女出生前連續工作 3 個月且產假期間失去收入的條件,就可以享受 16 周的帶薪產假。
其中前 8 周薪水由政府支付,若是三胎寶媽,後 8 周薪水也全部由政府承擔。
從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的新父母共用產假計劃,自雇女性同樣能申請薪資補貼。
政府承擔 10 周父母共用產假的薪資成本,每周頂限為 2500 元,自雇者在這期間無論為多少名僱主工作,政府為其資助的薪資每周不超過 2500 元。
申請時,自僱人士準備好孩子的出生證明、自己的工作證明等相關材料,就能順利拿到補貼,讓自雇女性在養娃時也能享受應有的福利保障。
05 福利背後的隱憂
儘管新加坡政府給予了如此多的養娃福利,新加坡的出生率卻依然較低。
這背後的原因較為複雜,一方面,現代生活的壓力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個人生活品質和職業發展,生育意願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養育孩子的成本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面,還包括時間、精力的投入,以及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擔憂等因素。
雖然政府通過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壓力,但要從根本上提高出生率,還需要在社會觀念、教育體系、就業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調整和優化,以營造一個更加有利於生育和養育孩子的社會環境。
總之,新加坡的養娃福利政策為家長們提供了諸多支持,但提高出生率仍然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