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街頭巷尾,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行動遲緩卻神情悠然的樂齡人士,以及坐輪椅、推輪椅的殘障人士。
這看似平常的景象,在世界許多地方並不多見,卻在新加坡成為了街頭的日常風景。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01 日益嚴峻的老齡化挑戰
大家都了解,現在多數已開發國家都在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新加坡也不例外。
「樂齡人士」 在新加坡總人口中的占比不斷攀升,根據《2024 年人口簡報》,新加坡目前的老齡化數據如下:
65 歲及以上公民占比
從 10 年前的 12.4% 上升至今年的 19.9%,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比例將達到 24.1%。
80 歲及以上公民人數
從十年前的 8 萬 5000 人大幅增加至 14 萬 2000 人,增長率高達 65%。
這一數據的變化,反映出新加坡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
然而,新加坡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沒有讓這些特殊群體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 「掉隊」。
02 無微不至的無障礙設施
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是新加坡關愛特殊群體的重要體現。
在繁華的商業街,在安靜的居民住宅區,人行道平緩且寬敞,路口精心設置的斜坡,讓輪椅能夠順暢通行。
走進地鐵站,無障礙通道和專用電梯一應俱全,方便殘障人士自由進出站台。
公交車也設置輪椅上車的翻板,司機會耐心的協助乘坐輪椅的人士上下車。

商場裡,從入口到各個樓層,無障礙設施貫穿始終。
公共廁所內,針對特殊人群的貼心設計隨處可見,扶手、低位洗手盆等設施,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為了避免此類廁所被健康人占用,許多商場內的無障礙廁所還安裝了讀卡器認證系統。

03 無處不在的關懷服務
除了硬體設施,新加坡的關懷服務也無處不在。社區定期為樂齡人士提供健康檢查,還安排專業人員上門護理。
志願者們會定期上門看望老人,幫忙打掃衛生、陪他們聊天解悶。
在公共運輸方面,公交和計程車司機遇到行動不便的乘客,都會主動伸出援手,幫忙安置輪椅。
此外,遍布各地的樂齡活動中心,開設了書法、繪畫、舞蹈等豐富多彩的課程,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04 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
新加坡2015 年推出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涵蓋 12 個領域 70 多個項目。圍繞著關護、貢獻和連接三方面展開各項行動。
為鼓勵更多年長者主動管理健康,活躍樂齡中心的數目將在2025年之前增至220個。
中心將為年長者提供更廣泛的服務,讓他們在社區內獲得幫助。
讓年長者更健康、追求願望和貢獻才能,同時為他們打造具包容性的實體和數碼空間,進一步幫助他們在社區養老並且和社會保持聯繫。
保健促進局和人民協會則擴大 「樂享燦爛年華」 計劃,在活躍樂齡中心和民眾俱樂部開展系列活動,預計未來五年 55 萬人可參與,助年長者保持身心健康與社交。

交通方面也有諸多舉措,2025 年之前,100 個年長者常用的行人天橋將增建電梯,「友善綠人計劃」(Green Man Plus)也 會擴大,讓年長者有更充裕的時間過馬路。
同時,樂齡安全區將增至 50 個。另外,年長者將可參與定期舉行的運動班,社區內也會有更多的康療花園和樂齡活動中心。
國家公園局計劃到 2027 年把康療花園增至 25 個,為患有失智症、中風、心臟疾病和情緒障礙的年長者提供療愈選擇。
此外,還通過相關補貼和津貼計劃,鼓勵年長者留在職場貢獻力量。
總之,更新後的計劃從多方面著手,致力於讓年長者生活更健康、活躍,更好地融入社會。

新加坡街頭的這些身影,是老齡化社會的真實寫照,更是城市溫度與人文關懷的有力證明。
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正發達的社會,不僅有高聳的大廈和先進的科技,更有對每一個生命細緻入微的尊重與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