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法日新月異 怎麼預防受騙?被騙了怎麼辦?

示意圖。(圖:iStock)
騙子進行詐騙的手法日新月異,本地不斷有受害者落入騙局。公眾究竟要如何預防受騙,受騙後又應該怎麼做?
可別以為只有年長者容易受騙,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發布的數據,本地今年上半年的詐騙和網絡罪案受害者有超過一半是20到39歲的年輕人。
警方告訴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騙子是不會根據你的年齡、性別、種族、職業或財務狀況來對你下手。騙子也會不斷使用新的方式和策略進行詐騙。」
如何辨認廣告的真假?
這個年頭,買演唱會門票、買手機、買海鮮,甚至是買廁紙,都可能是騙局。
以前,我們還可以通過廣告有沒有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來判斷廣告的真假,但隨著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慧工具崛起,這招或許已經不管用。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經理兼亞太網絡安全實踐部門主管Kenny Yeo表示,人們應該「抱著適當懷疑的心態」;如果廣告里的優惠看起來好的令人難以置信,那麼它很有可能真的不能相信。
公眾應該留意廣告的源頭,查看這家公司是否是信譽良好且真實存在的,或是包含了不熟悉的連結。
網絡安全公司F5的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Shahnawaz Backer表示,公眾也應該對那些要求提供個人信息的廣告提高警惕。

示意圖。(圖:iStock)
詐騙電話如何分辨?
騙子如今也會利用人工智慧來模仿人類的聲音,讓詐騙電話聽起來更加逼真。
不過,人們還是可以留意騙子通常會採用的「心理策略」,例如製造危險感、迫切要求你採取行動,或是迴避問題的情況。
網絡安全公司經理Jennifer Cheng說:「如果你懷疑通話對象正在使用深偽技術,可以告訴他們你會回電,或者直接掛斷電話,之後再打電話給家人或朋友查看他們是否聯繫了你。」
一旦確認是個詐騙電話,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即掛斷電話,然後進行舉報和屏蔽。
有些人會想要嘗試「反騙」騙子,但受訪專家皆表示,和騙子接觸是不理想的。
Kenny Yeo說:「網絡犯罪分子通常會利用自動化軟體對大量被盜的號碼採取行動。只要你一接聽電話,他們就知道這個電話是有人在使用的,你就很有可能因此收到更多的詐騙電話。」
如何辨別網絡釣魚連結?
Jennifer Cheng說,公眾應該直接通過瀏覽器查找網站,避免點擊通過通訊平台收到的連結。
要是你必須點擊某個連結的話,你可以先查看這個連結是否是個縮短的連結,或者有沒有任何拼寫錯誤。經過認證的網站都會有一個安全套接字層(Secure Sockets Layer,簡稱SSL)證書,意味著連結會以「https」、而不是「http」開頭。
其他常見的跡象包括可疑或異常的電子郵件,以及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的來路不明簡訊,尤其是那些來自官方機構的簡訊。
合法的金融及政府機構通常不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簡訊的方式,要求提供個人資料。

示意圖。(圖:iStock)
還可以採取哪些預防措施?
首先,可以安裝防病毒軟體並確保定期更新設備的作業系統。
公眾也可以下載防詐騙應用程式ScamShield,查看哪些簡訊和電話來自已知的詐騙號碼。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第三方或可疑網站下載應用程式,這可能會導致惡意軟體被安裝在你的手機、電腦或其他設備。
目前,一些銀行也推出了新功能,要是監測到客戶手機下載了有潛在風險的應用程式,就會限制顧客的網絡銀行服務,阻止他們通過網絡銀行進行交易。
下載了惡意軟體怎麼辦?
通過虛假廣告行騙的騙子可能要求公眾下載安卓軟體安裝包(Android Package Kit),實則下載的是惡意軟體,藉此竊取受害者的銀行資料,再把錢轉走。
如果下載了才發現有問題,應該怎麼辦?網上的一些建議包括:關機、移除SIM卡、關掉移動數據,甚至把手機放進微波爐。
把手機放進微波爐顯然不合理,請勿嘗試。
Shahnawaz Backer建議受害者立即關掉無線網絡和移動數據,甚至是啟動飛行模式,讓手機無法上網。這樣一來,惡意軟體就無法跟伺服器溝通,無法造成傷害。
用戶也可以將手機設定成安全模式,讓手機里的應用程式暫時不能操作,然後找出可疑或不熟悉的應用程式。
他也建議,卸除可疑應用程式之後,也可以安裝手機安全軟體,掃描手機是否還有殘留惡意病毒。
由於手機可能會自動在雲端創建惡意軟體的備份,用戶也應該刪除近期自動備份的內容。
用戶也可以先恢復出廠設置,再重新下載應用程式。
被騙了才知道 怎麼辦?
如果懷疑自己落入騙局,應該馬上報警。
要是個人和銀行資料外泄的話,就應該立即通知銀行,要求他們凍結你的戶頭,並且阻止未經授權的交易。
要是落入電子商務詐騙,你可以向平台管理員舉報廣告,要求他們將廣告刪除。
如果網絡帳戶被黑客入侵,或被他人冒充,你應該儘快通知朋友和家人,以防騙子聯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