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來新開唱時,吸引亞洲各地的歌迷前來「朝聖」,所造成的轟動堪稱前所未有,更大力推動本地旅遊業。
不算太出乎意料的是,天后一走,獅城旅客人潮就不復那幾周的「巔峰期」。
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今年4月迎來136萬旅客人次,相較3月份的148萬人次有所下滑。
與此同時,4月份的旅客人次也不及今年首兩個月的數字,1月和2月每個月平均有144萬旅客人次到訪。

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今年3月來新開唱,當月新加坡共迎來148萬旅客人次。(聯合早報)
旅遊局也揭露,今年迄今新加坡入境旅客為571萬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約九成的水平。
旅遊業有旺季也必定會有淡季,但除了靠演唱會帶動遊客人潮,新加坡還需有其他法子,才能一步步朝旅遊局為今年設下的1500萬至1650萬旅客人次目標邁進。
谷歌要打造獅城為全球首個AR城市
近來,本地旅遊業的幾項新宣布,似乎都離不開一種科技: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
科技巨擘谷歌旗下的谷歌地圖昨天(16日)宣布,將與新加坡旅遊局合作,在本地推行為期六個月的AR試點計劃。
在計劃下,當用戶使用谷歌地圖導航時,到了指定地點拿出手機瞄準地標,就會「跳出」栩栩如生的AR圖案,呈現該地區獨有的特色和風情。
谷歌和旅遊局透露,這個計劃預計今年中問世,目前只在新加坡和巴黎進行。雙方也有意讓新加坡成為谷歌地圖上第一個「AR城市」。
計劃初期會有30個本地地標,在谷歌地圖應用上增添AR效果,包括濱海灣花園、牛車水、烏節路等,日後會擴展至更多景點。

以濱海灣花園為例,用戶啟動AR功能後,應用上就會出現五彩繽紛的花朵和植物綻放的圖案。(旅遊局視頻截圖)
旅遊局技術轉化司發言人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個試點功能使商家受益,也讓旅客在探索各個名勝古蹟時,通過交互式體驗對新加坡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實際上,這並非旅遊局首次與合作夥伴利用AR科技來推動旅遊業發展。
去年,旅遊局就與社媒平台Snapchat合作,在本地著名景點哈芝巷(Haji Lane)推出各種與AR相關的旅遊體驗。
用戶只需啟動Snapchat的「特定位置」(custom location)鏡頭技術,掃描哈芝巷不同景點和商店前展示的QR碼,就能在應用上玩遊戲、參與投票,以及了解各種冷知識。

用戶只需啟動Snapchat的「特定位置」鏡頭技術功能,就能在哈芝巷展開虛實交錯的旅遊體驗。(Snapchat截圖)
數據發現,Snapchat在超過20個國家的受眾群中,75%及以上為13歲至34歲之間的用戶,因此當時這項計劃的展開,相信是為了鼓勵更多年輕旅客使用。
「虛擬烏節路」擬增進購物體驗
除了探訪新加坡某個地標時,能藉助AR開啟沉浸式旅遊體驗,本地一家科技初創公司也正為「購物天堂」烏節路設計一款虛擬版。
這家名為「Alteredverse」的公司日前與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及工藝教育學院合作,按照土管局提供的街道和高清航拍圖像,準確繪製出烏節路的購物商場、商店和酒店。
計劃初期,團隊會先繪製烏節路其中一段長達一公里的虛擬模版,來自工藝教育學院的10名學生也會參與製作。
公司發言人透露,虛擬版烏節路的主旨是幫助18歲至40歲的消費者在購物時做出選擇,因為有研究發現,這群顧客一般在購物前會先上網「做功課」。
發言人也預計,這項計劃大概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才能落實,並有望在今年底前,邀請1萬名至3萬名用戶率先試用這個虛擬模型。

本地科技初創公司繪製虛擬版烏節路。(Alteredverse提供)
新加坡零售商協會前執行董事唐碧婷擔任這個計劃的顧問。她受訪時說,新元強勁、國人報復性旅遊,以及旅客申訴在新加坡消費上漲等因素,加劇了本地零售業復甦的壓力。
她認為,這個虛擬平台能為業者提供電子商務之外的另一個選項,比如作為舉辦產品發布會的虛擬場所、展開交互式示範增加銷售額並且節省成本。
「它也能為線上用戶提供有關新加坡零售業的資訊,以及烏節路不同建築物的歷史,(為)旅客和用戶打造更充實的(消費)體驗。」
儘管媒體報道中,並未具體透露這個虛擬平台會如何讓旅客受益,但從某程度上來看,除了新加坡顧客群,預料也能改善外籍遊客的旅遊和購物體驗。
屆時,旅客或在出發來新前,先上網按照虛擬模型「鎖定」烏節路哪一些地方值得一逛,抵達目的地就不必再花時間慢慢探索。
虛擬工具只能扮演輔助角色?

新加坡旅遊局為今年設下1500萬至1650萬旅客人次的目標。(海峽時報)
旅遊業藉由科技打造虛擬結合的旅遊體驗,也許在未來會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普及。
值得思考的是,當局該如何鼓勵旅客在本地遊玩時利用AR科技?
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這類科技只是一種能在旅途中增添趣味性輔助工具,而真正對這種旅遊方式有興趣的旅客又有多少?
況且,在大部分情況下,懂得善用提供AR科技應用的旅客,相信都是年輕旅客,年紀較長的遊客來新時,應該還是走「傳統路線」。
在這項科技能有更大的賣點前,當局相信也了解它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畢竟更關鍵的是如何讓遊客通過這種方法,走入實體店面消費或探訪不同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