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屆大選,行動黨有25名新人的年齡在44歲或以下。(圖:Facebook、Instagram、人民行動黨官網)
每屆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會有多達四分之一的現任議員引退,若將在任期內因故辭職的前議員考慮在內,可能會有至少17人「以舊換新」。
若再加上目前由國會最大反對黨工人黨掌握的議席,以及選區範圍重新劃分之後增加的議席,行動黨來屆大選可能派出多達31名新人參選。當然,31人當中也可能有一些熟悉的「舊面孔」。
但說回新面孔,朝野政黨自選區劃分報告出爐以來,紛紛積極走訪各個選區,不少可能參選的新人也開始浮出水面,而截至4月10日,行動黨已經出現至少35名「准新人」。

35名新人當中有多達15名女性。(圖:Facebook、Instagram、人民行動黨官網)
根據《8視界新聞網》觀察,這35人當中有多達15名女性,包括呂思憓、吳函燕、蔡佩雲、朱佩玲和陳以君等。
這個占比高達43%,比行動黨在過去兩屆大選派出的新候選人的女性占比相更高。行動黨在2020年派出十名首次參選的女候選人,占37%;2015年則有五人,占23%。
如果這15名女性都確定參選,這將是行動黨近年來派出最多女性參選的一次大選。

政治分析員表示,這顯示了行動黨重視多元觀點,也希望爭取女性和年輕選民的共鳴。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系副教授陳慶文告訴《8視界新聞網》,隨著新加坡女性發展白皮書的制定,加上黃循財總理早前表示,希望在來屆大選中派出更多女性參選,讓國會有更多女性代表,這個趨勢非常值得鼓舞。
陳慶文相信,工人黨也可能出現這樣的趨勢,沒有政黨會希望被視為以男性為主導。工人黨目前已經出現的女性新面孔就有在人工智慧領域工作的彭嘉琳。

(上排)黃士軒、許德財、王詩佳、(下排)捷鿔、朱佩玲和羅守恩,這六人是行動黨新人當中最年輕的。(圖:Facebook、人民行動黨官網)
最年輕的新面孔35歲
領導層更新一直都是行動黨關注的一環,隨著第四代領導層接班,哪些新人有望成為第五代領導團隊的一部分,備受關注。
不包括幾位年齡不明的新面孔,35名行動黨新面孔的年齡中位數(median)和眾數(max)都是40歲,這六人包括林緯量、符策翔、賽義德哈倫、何禮娜、劉克元和卡瓦帕星。
這個中位數比2020年和2015年大選的43歲低,但稍微高過2011年大選的39.5歲。
目前最年輕的新面孔是年僅35歲的電池公司Powermark Battery董事黃士軒,年紀最大的則是51歲的註冊會計師彭麗燕。
相比之下,行動黨派出過最年輕的候選人包括在2011年參選時只有27歲的陳佩玲,目前最年輕的國會議員娜蒂雅在2020年參選時只有30歲。

(第一圖上排)黎曦怡、賀明、李乃怡、(下排)沈麗芬、劉克元和卡瓦帕星;(第二圖)何禮娜、賽義德哈倫、符策翔、林緯量和吳函燕。(圖:Facebook、人民行動黨官網)
不過,目前共有多達18名行動黨新面孔不超過40歲,這比上一屆的九人多了一倍,而在1981年或之後出生的千禧一代更是多達23人。
陳慶文認為,這意味著行動黨有意多接觸千禧一代和Z世代。「他們正日益成為行動黨渴望接觸和贏得的重要票倉。」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研究員張家綺博士指出,黃總理曾提到,在來臨的全國大選中,一個關鍵優先處理的事項是更新國家領導層和人民行動黨領導隊伍,因此擁有更年輕的新候選人有助於延長這些人的政治跑道。

公共服務、工會、醫生、律師、私人企業
從職業背景來說,行動黨這35名新面孔有六成左右來自私人領域,包括五名律師——呂思憓、吳詩琪、林於暉、卡瓦帕星、沈麗芬;以及三名醫生賀明、賽義德哈倫和費薩爾。
來自私人企業的新面孔橫跨電池供應、搬運、清潔、投資,到餐飲和廢物處理等各領域,包括清潔公司Chye Thiam Maintenance企業發展及新業務總監洪子揚、飲食集團Creative Eateries總監王詩佳,和搬家服務公司商榮國際搬運公司(Shalom International Movers)營運長藍延理。

艾樂米、陳以君和朱佩玲是教授;許德財來自非營利組織。(圖:Facebook、行動黨官網)
此外,還有三人是大學教授或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傳媒和新媒體系副教授艾樂米、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陳以君和新加坡理工大學助理教授朱佩玲;兩人來自非營利組織——慈善基金信託組織The Majurity Trust慈善事業總監許德財和任職於淡馬錫基金會的李蕙瑩。
新面孔當中也有三名工會領袖,包括全國職工總會助理處長林緯量、全國職工總會青年團執行秘書蔡佩雲,以及擔任國內稅務局職員聯合會執行秘書、職總自由業者和自僱人士署助理署長,以及音像與創意專業人士協會首席工業關係官的捷鿔。

(上排左起)前陸軍總長梁振偉少將、人力部兼貿工部第二常任秘書蕭振祥、護聯中心總裁迪內希、衛生部副常任秘書(政策)劉潔敏、交通部司長符策翔、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司長吳函燕,以及財政部司長羅守恩。(圖:LinkedIn)
身為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的總理黃循財早前表示,欣慰看到「已有一些公務員表示願意投身政治」。
早前離職的六名高級公務員和兩名軍官,已有七人出現在社區活動上。
前陸軍總長梁振偉少將日前同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一起在淡濱尼進行家訪;新加坡武裝部隊前參謀長兼總監察長吳培銘則出現在榜鵝和東海岸。
主管私人和未來交通司的交通部前司長符策翔也出現在榜鵝,原本是護聯中心總裁的迪內希也出現在東海岸。
曾是人力部兼貿工部第二常任秘書蕭振祥出現在蔡厝港,負責去年和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的財政部前司長羅守恩則出現在惹蘭勿剎。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屬下智慧國策略事務處和國家人工智慧政策與戰略小組前司長吳函燕日前則同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和前議員李美花一起走訪義順集選區。

「體制外」的人是否被重用受關注
陳慶文指出,行動黨領袖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要吸引私企人士從政並不容易,意味著行動黨希望有更多私人行業的人士參選。
「行動黨認識到首次參選人的多樣性至關重要,他們也希望改變他們主要從公共部門和軍隊招募參選人的形象。」
政治評論員林義明指出,現在討論哪些行動黨新面孔可能在當選後擔任政治職務者還言之過早,但是選民都會關注在這些出任政治職務的新人當中,會有多少來自私人企業。
「從過去看來,多數成為部長或政務部長的一般都是來自體制內的人,他可能過去是高級公務員或是來自與政府機構有關的高級人員,或來自軍隊、警察部隊等等。來屆大選過後,來自私人企業或民間團體的人是否會受到重用,這是關鍵的一點。」

陳詩龍、顏曉芳、陳國明、陳傑豪、陳聖輝和蔡瑞隆。(圖:人民行動黨官網)
在2020年大選後出任政治職務的新人有六人。陳詩龍直接出任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2021年轉任人力部長。
顏曉芳、陳國明、陳傑豪和陳聖輝在2020年7月獲委任為政務部長,而陳國明和陳傑豪如今已升任高級政務部長。蔡瑞隆則是高級政務次長。
其中,只有陳詩龍和陳聖輝來自私人領域;陳詩龍在參選前是百匯班台集團的執行長兼董事經理,陳聖輝則是職場社交平台領英的亞太區公共政策與經濟主管。
空軍出身的顏曉芳是新加坡武裝部隊首名女准將,從政前是武裝部隊空軍參謀長。
陳國明原本是人民協會總執行理事長,陳傑豪是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局長,蔡瑞隆則是內政部全國保家安民計劃(SGSecure)辦事處處長。

(上排)黃志明、藍彬明;(下排)陳惠意、楊陞才、李宏壯。(圖:Facebook、人民行動黨官網)
究竟誰會參選?
行動黨在2020年派出27名新人,2015年和2011年則分別派出21和24名新人。雖然如今已有多達35個新面孔露面,可能參選的還有曾是白沙-榜鵝集選區議員的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曾是盛港西單選區議員的藍彬明,以及曾在2020年參選落敗的陳惠意、楊陞才和李宏壯。
此外,在選區劃分報告出爐之後離職的衛生部副常任秘書(政策)劉潔敏,以及跟賽義德哈倫一樣提早請辭的前官委議員約舒亞,目前尚未在選區活動上正式露面。
總理早前表示,行動黨通常一開始會找比較多人選,然後逐步篩選,最後才確定會在選舉中上陣的名單。
更多相關報道,請瀏覽《大選2025》專頁。
相關標籤
大選2025
新加坡大選2025
全國大選2025
GE2025
新加坡大選
第14屆新加坡大選
Singapore General Election
SGVOTES
人民行動黨
新人
People's Action 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