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鎖化妝品零售商莎莎國際,將關閉在本地全部22家零售店。
這是因為新加坡市場連續六年蒙受虧損,莎莎表示大約170名員工將受影響,公司將依照我國僱傭法和相關條例給予賠償。
莎莎國際表示,過去為了提升業務曾多番嘗試,包括重組管理團隊,但本地市場的表現還是不理想,因此決定關閉新加坡的所有零售店鋪,公司在亞太地區約有4500名員工。

(圖片來源網絡)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那些曾經在新加坡隨後退出新加坡市場的品牌吧!!
首先第一家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家樂福!!

(圖片來源網絡)
曾在獅城大廈(Plaza Singapura)與新達城(Suntec City)落戶的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1997年在本地首創霸級超市的概念。
當時,設在本地的家樂福超市擁有寬敞的購物走道,顧客可以輕鬆地推著購物車購物,不必左閃右閃讓路給其他購物車。
不過,家樂福在2012年為了集中重振在歐洲的業務,揮手告別了新加坡市場,從此撤出本地。
第二家:GAP

(圖片來源網絡)
2010年才入駐新加坡的美國知名服裝零售店GAP,因管理層決定不續簽特許經營權, 而在去年關閉了本地最後的三家門店。
GAP旗下品牌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隨後也關閉了分別位於百利宮商場(Paragon)和濱海灣金沙的兩家門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GAP集團於2017年底宣布關閉「表現不佳」的GAP和香蕉共和國門店,在全部2000家門店中,約有10%受到影響。
第三家:Francfranc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鍾情於獨特家具和生活用品的消費者來說,來自日本的Francfranc曾是他們在本地的選擇之一。
但這個銷售家具、家居裝飾品、家用電器和衛浴產品的品牌在本地的業務相當「短命」,僅進入新加坡市場兩年,就關閉了在怡豐城(Vivo City)和裕冰坊(Jcube)的門店。
第四家:博德斯(Borders)

(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集團博德斯,分別在1997年和2007年,在會德豐廣場(Wheelock Place)和百匯廣場(Parkway Parade)開設分店。
由於與會德豐廣場的業主產生租金糾紛,博德斯的旗艦店於2011年8月16日突然關閉,並在三天後宣布永久停業。
大眾集團後來獲得了新加坡博德斯的特許經營權,並於2013年在西城商場(Westgate)開設了一家新店。然而,這家博德斯書店很快就變成了一家大眾書局。
怎麼樣,這些店裡面有大家熟悉的面孔麼?如果有補充的歡迎大家留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