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生活。
2020年母親節來臨之際,
新加坡民眾慶祝母親節得方式也與往年不同。
新聞室雲端協奏 深情獻唱母親節
在這個特別時期中的節日,很多人不能像往常一樣慶祝母親節,也有些人甚至無法和母親、親人團圓。
疫情的發展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模式,也催生出一些新的藝術創作形式,雲端合奏便是近日來頗為流行的一種。
很多新加坡新聞室工作人員自發地組織起來,從配樂到演唱都以雲端協作的方式錄製了歌曲《當你老了》,向每一位母親隔空送上祝福,也借這首歌獻給所有在防疫前線工作的母親們。

黃循財:母親節儘量不探望年長父母 可通話維繫感情
病毒阻斷措施期間,新加坡政府表示,不同住的家庭成員間應避免互訪,以減低病毒傳播風險,所以子女無法登門與母親一起慶祝這個節日。
新加坡聯合領導抗疫工作小組的黃循財呼籲新加坡民眾繼續儘量不要跟年長父母或親戚相聚,母親節不要去探望,但可通話表示關心。
雖然新加坡民眾現今不能去探望不與他們同住的年長父母或祖父母等,但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指出,這不表示新加坡民眾不能通過其他方式與他們維繫感情。黃循財呼籲國人可以趁這個機會與他們通話或視訊等,但不要探望他們避免傳染病毒。

新加坡鼓勵年長者儘量留在家中
另外,新加坡政府也強烈呼籲年長者不要外出,甚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呼籲大家不要外出,他表示他自己也屬於年紀大的一群,因此他對年長者的處境感同身受,他希望年長者明白,新加坡政府敦促他們別出門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著想。
「
年長人士對病毒的抵抗力比較弱,如果我們不幸染上冠病,死亡的機率會比年輕人高出許多。
如果年長者受到感染,還把病毒傳給同齡的朋友或家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早期數據顯示53%的住院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但在重症監護患者及死亡病例數字而言,年齡最大群體的比例要高出許多(80%的死亡病例為65歲以上人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乾咳和乏力,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嘔吐和腹瀉。年長者由於對感染的應答能力差,咳嗽反射減弱,部分可無症狀,年長的老年患者發生感染時,特別是衰弱年長者體溫能達到高溫診斷標準的不足50%,不易及時發現和診斷。
新加坡政府此前也規定禁止家長每天接送孩子到祖父母家,若孩子需要祖父母照顧,則須整段阻斷期間將孩子留在祖父母身邊,但是新加坡民眾依然可以在必要時探訪年長父母,探訪時注意減少所接觸時間並採取防範措施。

年長者應做好疫情防護措施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新加坡對年長者人群高度重視,不僅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年長者各地也相繼出版醫學刊物或科普以協助老年朋友共抗難關。本文將從個人和家庭方面講述如何針對年長者進行疫情防護,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幫助。
做好防護減少外出
新冠肺炎病毒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杜絕不必要的外出與聚集,如訪友、廣場舞、棋牌活動、公共浴池洗浴等,可大幅度降低感染幾率。同時,減少人群流動與聚集也可預防疾病的次生代傳播,是疫期的必要選擇。
佩戴口罩,保持距離
外出難以避免時,可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加以防護。2019-nCoV可通過飛沫傳播,口罩的合理佩戴會有效減小感染可能。外出行走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同樣可以起到防護作用。
勤洗手
由國家衛健委發行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指出,接觸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所以勤洗手和佩戴口罩同樣重要,從外面回家後、做菜前、吃飯前、如廁後尤其要注意洗手。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留意清洗指縫、指甲縫等部位。
合理膳食,加強營養
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處理食物時生熟分開,肉類充分做熟再食用,是飲食上避免感染的基礎。另外,可增加加強年長者抵抗力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優質蛋白等,若食慾不好,可適當加用蛋白粉等營養補充劑。
注意保暖,防跌倒
感染和跌倒是年長者最常見的入院原因。在當前疫情階段,進入醫院範圍意味著更高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因此更需謹慎,做好一級預防,避免入院。
有不適症狀及時諮詢
如有咳嗽、發熱等不適,也需及時就醫。特殊時期,建議先在正規醫院網站,或正規網絡平台找專業醫師進行諮詢。若醫師建議到醫院就診,可先行網上或電話預約掛號,減少在醫院的滯留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