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於1819年成立為英國的殖民港。
為了挑戰荷蘭人對東印度群島(亦稱香料群島)的統治,
英國人將新加坡當作立足點,
將其置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管理之下。

1867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
直到日本在1942年占領新加坡,
並將新加坡更名為「昭南市」。
新加坡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較艱苦的一次戰鬥。

1945年9月戰爭結束後,
日本撤回軍隊並將新加坡的控制權交還給英國人。
然而,戰後英國千瘡百孔,財政已陷入枯竭。
英國人沒有多少資源,
也沒有太多興趣建設新加坡這樣一個微小而遙遠的殖民地。
於是在新加坡,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自治。

漸漸地,新加坡擺脫了英國的統治。
1955年,新加坡成為大英國協名義上的自治成員。
到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
本地政府負責處理除安全和警務以外的所有內部事務;
英國則繼續負責新加坡的安全和外交事務。

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亞、汶萊、沙
撈越和北婆羅洲合併成馬來西亞聯邦,
完全脫離了英國的統治。
我們可愛的新加坡發展至今也是相當不易啊,
要不然我們可能還是一個殖民地,
了解了歷史的我更珍惜在新加坡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