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本地多數醫護人員過去一年曾遭遇或目睹暴力對待事件

調查發現,大多數醫護人員曾親身經歷或目睹同事被騷擾或暴力對待,但很多卻不認為這些行為屬於騷擾或暴力行為,一些則因為同情病人處境而沒有追究。
預防騷擾和暴力對待醫護人員勞資政三方工作小組去年下半年通過調查和小組討論,收集了3000多名醫護人員和1500多名公眾的意見。
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醫護人員在過去一年曾遭遇或目睹騷擾或暴力對待事件,當中有一半每星期至少經歷或目睹一次這類不當行為。藥劑師、病人服務助理、護士等前線醫護人員最有可能遭受騷擾和暴力對待。
其中,最常見的騷擾和暴力對待行為包括:病人或看護者對醫護人員大聲喊叫、威脅投訴或採取法律行動,以及貶低或侮辱醫護人員。肢體暴力行為則較少見,有4%的受訪醫護人員在過去一年曾經歷或目睹同事被病人攻擊。
儘管如此,很多醫護人員並不把某些行為歸類為騷擾或暴力對待。例如:多達33%的醫護人員不認為掌摑等肢體暴力行為屬於暴力行為、近四成不覺得病人或看護者提出性要求或相關言論,甚至被非禮屬於騷擾。
報告指出,這表明在某種程度上,醫護人員已經把所經歷的不當行為正常化和合理化,認為這是工作的一部分。這讓其他醫護人員產生誤解,以為應該容忍這類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受訪的公眾中,也有較高比例不認為某些行為屬於騷擾或暴力對待,如:對醫護人員不斷提出同樣要求或投訴、威脅採取法律行動、出言侮辱等。
另外,曾被騷擾或暴力對待的醫護人員中,大多表示,只會私底下向同事、上司或親友訴苦,極少數會通過正式管道向僱主舉報或報警。醫護人員反映,儘管知道機構內有相關的應對措施,但舉報過程耗時耗力,因此選擇作罷。一些則表示不清楚自己的遭遇是否屬於虐待或騷擾,有些也擔心舉報後,上司或同事可能會質疑他們是否無意中激怒了病人或無法滿足病人的要求。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免受騷擾和暴力對待,衛生部將同本地三大醫療集團合作,在今年下半年制定一套零容忍政策,清楚列明騷擾或暴力對待醫護人員的定義、舉報和對付這類行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