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講師卓泰仲說:「和從前相比,現在撿到的垃圾在重量上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數量卻是以往的三倍。這是因為流入海中的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而以往我們撿到的更多是較重的垃圾,比如大輪胎。」
冠病疫情暴發後,由於防疫措施所限,本地環保義工組織的海洋清理工作一直無法開展。不過,隨著限制逐漸放寬,這方面的工作也開始恢復。
22日是世界地球日,新加坡一組海洋環保志願者一早便揚帆出海,在一個半小時內,17個人就撈起468件、共約40公斤的垃圾。

非營利保育海洋組織「我們的新加坡礁石」(Our Singapore Reefs,簡稱OSR)趁防疫措施鬆綁,與企業合作招募義工,到拉扎魯斯島(Lazarus Island)的海域清理垃圾。
OSR發起人之一卓泰仲受訪時指出,新加坡絕大部分的海洋清理工作由義工組織進行,因此這方面的數據並不完整,每次可以收集多少垃圾取決於有多少潛水員義工以及贊助出海的商家。從2014年至今年第一季,在OSR發起的活動中所清理的海洋垃圾超過一萬件,共近2700公斤。
根據OSR的數據,該組織這些年撿到的垃圾67%是塑料品,這類垃圾預料會繼續增加。
卓泰仲說,最近有研究發現人類的血液與排泄物中有塑料成分,雖然長期以往對人體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還不得而知,但已足以凸顯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
這次配合地球日的海洋清理活動由飛機出租公司Jackson Square Aviation(JSA)和投資顧問公司Asia Development Network贊助。JSA今年還將贊助另四次這類活動。
JSA市場營銷亞太區主管大衛·瓊斯(David Jones)受訪時說,他也是個很活躍的潛水愛好者,可是在疫前卻對本地的海洋生態一點都不了解,不知道原來我國海域有這麼豐富的海洋生命。因此,他決心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讓公司贊助這一系列活動。
「如果新加坡人更了解本地海洋生態的多元性,他們的觀念可能會有所改變,用更好的釣魚方法,更好地處理垃圾或更注重回收。如果通過這些活動能拯救一隻穿過新加坡水域海草甸的儒艮(dugong),或者可讓一隻綠海龜避免落入刺網中,我們所做的就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