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名烏克蘭籍船員在新加坡因新冠併發症死亡。
年僅34的他,竟然從病發到死亡竟只有一周時間!
到底發生了什麼?
34歲外籍船員確診當日即死亡
據透露:沒有接種過疫苗
新加坡本地第38例,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死亡病例,是一烏克蘭籍船員。
據記錄,他從7月25號當天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昏睡等症狀。
29號抵達新加坡。但,不知什麼原因,他抵境後並沒有及時做新冠核酸檢測。

示意
兩天過後,7月31號。他的病情加重,開始出現氣喘的症狀。
然而這時他仍舊留在船上。
一直到8月1號當天,他被送往新加坡中央醫院,當天做核酸檢測馬上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
更不幸的是,這個34歲的烏克蘭船員竟然同日去世。

來源:Yahoo
也就是說他從發病到死,只經歷了短短7天。確診當日即死亡,這個情況讓人深感震驚。
網友覺得他是這麼年輕,才34歲!
「我的天,才34歲。這證明我們真的得很小心。他能做船員說明他的基礎健康是沒問題的。可能是有什麼潛在的疾病。沒有人可以例外,所以還是多加註意吧。」

「真的,死得太早了。他太年輕了。」

有人震驚他從病發到死亡實在歷時太短。
「太快了?他肯定是在上船之前就感染了新冠吧?」

或者開始擔心一下,新加坡的新冠醫療方案是不是得改進。
「當局是不是應該改進一下對新冠患者的醫療方案。看起來不是很好用。」

還有網友關心他感染的新冠病毒是哪一種。
「原有的德爾塔變異病毒,還是新型的那個新冠變種拉姆達C37?」

最後,有人對於這個船員送醫和核酸檢測的時間提出疑問。
按照規定,抵新船員要求得有離境前的核酸陰性檢測證明。
那麼這個船員怎麼感染上病毒的?

官網對於下船船員規定 另外,抵達新加坡以後的第一天,就應該進行新冠檢測。檢測結果在抵新的第二、三天就差不多能出爐。

來源:MPA官網
可是這名船員25號有症狀,29號抵新,1號因病重送醫院,到醫院後才確診新冠。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以至年輕船員救治延遲丟了命?
當然,上述只是網友的個人揣測。
從新加坡官方規定來看,如果這艘船的船員不下船,那麼並不會被強制要求提供離境前核酸陰性證明、或是進行下船需做的核酸檢測。
只是這艘船到底去哪裡,關於這名船員的信息,當局一段話帶過了。

唯一從媒體CNA得到的額外消息就是,這名34歲船員,沒有接種過疫苗。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接種疫苗確實比沒有接種的更幸運一點。
過去28天內,本地總計有61人重症,其中37個沒有接種過疫苗,20個接種了1劑,4個接種完2劑。

接種完1劑疫苗後確診、住院需要吸氧的人昨天增加1人。
接種完2劑疫苗還重症不治的,目前新加坡還沒有出現過。
但近期大家的焦點,並非僅僅集中在接種疫苗後多少人重症。
新加坡現存活躍感染群已經近百個,這又要怎麼解釋?
社區現存近百個活躍感染群 衛生部為這件事道歉了!
現在,關於疫情坊間比較關注這2點。
1)新加坡的社區感染群明顯暴增,現存活躍感染群達93個。但官方消息里細節全無。
從7月25號開始,新加坡的感染群就呈現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走勢。

日增10個新感染群,現在已經不稀奇了。
主要是就連官網上,對於新增感染群的情況描述都只剩下病例編號,大家想關心也關心不起來。

畢竟誰懂病例6XXXX是誰在哪裡做什麼,感染群里又有誰?
新加坡的疫情越來越數據化、指標化。
當局不再透露關於病例的詳情,只公布數字,這一點讓網友感到很迷。
「通報了10個新感染群,卻沒有公布感染群在哪這些細節?」

沒有細節的病例數字,就好像跟你說這裡埋著XXX個雷,但XXX個雷在哪不好意思無可奉告。
明知道存在感染風險,卻避無可避。
「我覺得不然乾脆連病例都停止公布吧,又沒人知道每天這麼多感染群發生在哪裡,有什麼意義?沒有其他可避免方式,沒有額外的收緊措施。病例數字就純數字而已。」

目測暫時新加坡是不會停止統計病例的,因為疫苗跟新冠病毒之間還沒有分出勝負。
另一方面,雖說感染群變多,但社區確診病例的人數在下降。

有人猜測或許是之前的無關聯病例已有找到聯繫。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能說明社區疫情其實正在好轉?
當然,這也僅僅是坊間猜測。是好是壞,當局說了才算。
這裡再說說讓群眾擔心的第二點。
2)檢測、隔離措施滯後,接到隔離令後再無下文。
近期,越來越多網友經歷了類似的隔離措施滯後的事情。 我們看看其中三人的經歷。
網友一:因隔離不及時,家人被牽連確診。
7月21號,一個六口之家中有1人被確診,全家人接到了隔離通知,要求在7月21號在8月3號進行隔離。
當時,當局表示他們會在24小時到48小時內為他們做出隔離安排。然而48小時過去了,當局毫無音訊。
7月24號,這個家庭中,再有一名家人出現了新冠病毒的症狀。不知所措下,他們聯繫了衛生部和陳篤生醫院,但他們卻被告知要先聯繫隔離官。
他們只能照做去聯繫隔離官,並且要求讓出現新冠症狀的家屬先去國家傳染病中心。
7月25號,出現症狀的這名家屬確診新冠。

這時,其餘四名家屬的隔離期又被從8月3號延長至8月7號,當局依然通知這些人將在48小時之內分開隔離,並進行新冠檢測。
這一等,又好幾天過去。等到7月30號,第三名家屬開始出現症狀。當晚他被送往醫院後確診。
一連三個家人中招,沒有檢測、沒有分開隔離、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剩下的家屬心理壓力很大。
他們這一家人已經嚴格遵守隔離要求,各自待在房間內,減少和其餘家人的接觸,並勤洗手勤消毒了。
只是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六口人,沒有辦法做到絕對的隔離。於是,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名又一名的家人確診新冠。。。。

網友發文直接致信部長尚達曼求助
這名發帖人表示,如果在第一名家人確診新冠的時候就及時進行了隔離,也許就不會出現一個接一個確診新冠的情況吧……
部長隨後跟衛生部說這個事情,到流動檢測小組給這家人上門檢測時,已經是8月1號。
所以這個網友在被通知將被隔離後,經歷了10天。10天內家人陸續確診,他無奈發文才得到下一步幫助。如果沒有發文呢?
網友二:多次主動聯繫安排隔離,打熱線電話沒有準信
本地一名會計師的9歲兒子就讀於培群學校三年級。在他兒子的同班同學確診後,他兒子於7月27號接到了政府的12天隔離令,隔離時間為7月26號到8月6號。

圖源:Facebook
然而, 這家人卻沒有居家隔離的條件。因為,他們家的三房式組屋,都已經打通了。家人都是睡同一個房間的,沒辦法隔離,小朋友還需要照顧,這可如何是好?

於是,這名會計師多次聯繫衛生部,表示自己願意和兒子前往酒店隔離,但衛生部均答覆這一兩天便會進行安排,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焦慮了好幾天後,會計師終於在7月29晚上十點左右收到了通知,他帶著兒子前往酒店進行隔離,他的老婆和女兒可以正常外出,不受影響。
網友三:衛生部熱線一直打不通
以下來自網友DC的自述:
24號中午我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者說他是MOH(衛生部)的。因為經常收到詐騙電話,我起初比較懷疑真實性。之後他告訴我,說根據TraceTogether(合力追蹤器)數據顯示,在上周一19號早上,我與一個確診病例一起在2米範圍內,超過15分鐘,所以把我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但鑒於我家裡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到政府指定隔離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