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臨床數據:
大部分新冠後遺症皆為自限性
奧密克戎康復者出現後遺症的少50%
《聯合早報》11月28 日報道,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巴納比透露,新加坡目前大部分出現新冠後遺症的,例如疲憊、腦霧、呼吸急促、心悸等,輕症程度差別很大,如果是已接種過疫苗的,症狀都有自限性,無須用藥,過段時間即自行好轉。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2021年11月正式成立新冠長期後遺症診所,目前每周大約有五至十名後遺症病患前去求醫,一般是康復之後兩三個月仍有症狀的康復者。
今年八月,巴納比曾經指出,新加坡今年初奧密克戎BA.1/BA.2疫情,以及年中BA.4/BA.5疫情,已經接種了疫苗的,出現後遺症的可能性較小,而且,症狀較輕,持續時間相對短。
相比之下,在新冠疫情初期,尚未有疫苗保護,而且流行的是原始病毒和德爾塔,當時出現後遺症幾率較高,每八個康復者就一人出現後遺症。
巴納比說,已接種疫苗的,出現後遺症的可能性少了一半;同時,感染奧密克戎的,出現後遺症的可能性也少了一半。

海外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兒康復之後,可能出現持續咳嗽、喪失味覺或嗅覺、腦霧等長期症狀。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將招募至少3000名青少兒,啟動本地18歲以下青少兒冠病長期後遺症研究。
最新研究稱
新冠病毒的下一個變種
可能更易感染
新冠病毒自發現以來產生出了多種類型的變種,備受大家關注,而關於病毒的各項研究也一直在繼續。
11月24日(星期四)南非的非洲研究所發布了最新的研究結果,認為新出現的新冠病毒可能會更強。此前的新冠變異毒株Beta和奧密克戎就是在南非最先發現的,因此該實驗室一直有對其進行研究。

(圖源pexels)
這場實驗研究由Alex Sigal領導,他們對一名新冠確診患者採集了樣本進行研究,最終在六個月的實驗後發現新冠毒株依然在繼續變異,並且可能比奧密克戎更強,導致更嚴重的病況從而增加死亡風險。
不過由於這項研究目前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並且只對一個人的樣本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還有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