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局限於讓孩子走國內應試教育、通過高考拼名校這一路線。而是更多地將目光放遠到教育水平在國際上久負盛名的新加坡。但是中國教育和新加坡教育有什麼不同呢?今天帶大家看一看!
教育制度大不同
中國與新加坡都是6年制的小學教育,大體上區分不大。新加坡的小學是半天上課,作業比中國孩子的少,壓力也少一些,孩子的個性教育得到尊重。除了學習知識外,還接受一些實用教育、道德教育和公共知識教育,也特殊重視雙語教育(英文和華文),中國在中學階段更加重視數理化的教育。在新加坡沒有政治教育。在中小學階段,新加坡的考試的頻繁程度同中國類似,在這一點上,中國與新加坡比較相似。但是給孩子提供的機會更多。
新加坡大學階段專業選擇的機會比中國多。中國、新加坡在這個方面還是沒有辦法同北美、澳洲的國家相比,這些國家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無需考試就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選擇專業,同時讀幾個專業、大學都是可以的。而中國和新加坡的孩子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就要謹慎的多,因為專業和大學基本上不可更改(新加坡有的學校、專業更改相近的專業還是比較容易)。就是說孩子不喜歡這個專業,或者說明知道這個專業將來的就業前景不樂觀,也必須把這個專業讀完!這是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而這個問題實際上在中國現有的教育制度下是可以克服的。

與海外教育的對接
由於北美國家和澳洲國家入學是自由的,對母語為非英文的國際學生來講,只需要英文成績作為考核標準,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新加坡與西方教育體制的對接沒有任何問題(在新加坡實際上母語是英文,華文是第二語言),又由於新加坡的護照免簽幾乎所有的國家,因此新加坡的孩子到海外讀書不是問題(只是經濟問題,沒有簽證問題)。所以實際上,新加坡的孩子在中學畢業後可以自由的選擇在新加坡上大學和海外上大學。新加坡的孩子有自由選擇東方教育模式和西方教育模式的權利與優勢。
因此,從這一點上講,新加坡中小學延用的基本是東方教育模式,而在大學的教育提供了東西方兩種教育模式。事實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的很多大學同新加坡的教育機構合作,在新加坡聯合開辦大學。被新加坡教育體制認為是非精英的群體,到海外讀書是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父母出錢讓孩子到海外讀書,最後如果成為新加坡的精英,政府是非常歡迎的。
中國由於人口多,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多,沒有辦法同西方的教育自由對接(簽證問題),又由於英文不是母語,學生到西方國家留學還存在語言障礙。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學生的父母平均收入遠遠不能同新加坡的家庭平均收入相比。這些都是學生接受西方教育模式的障礙。不能說西方的教育模式比東方的優越,但是一個人同時接受二種教育模式,肯定受益。

教育見解大不同
(1)教育態度:在新加坡,家長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自由自在享受童年的快樂。中國的家長望子成龍,希望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這些技能實際上可能並不能幫助未來的就業),把自己一生沒有實現的願望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認為只有上大學,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甚至部分家長在孩子大學入學選擇專業的時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選擇。
(2)名校:這一點,中國和新加坡的家長類似,希望孩子讀名校。實際上這是東方教育制度與西方教育制度的最大區別。由於西方國家大學是自由入學、自由轉學制度,所以孩子在進入大學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這個大學是否適合孩子讀書。另外,在讀書期間可以工作,工作幾年以後可以接讀大學課程也是與東方教育制度不同的。
(3)英文本身作為謀生手段:在新加坡讀書,最大的收穫就是英文能力,中學畢業的英文成績應該與中國英文大學(碩士)的水準相當。

簡單來說,中國的教育體系偏應試教育,新加坡的政府學校教育體系提倡精英教育,國際學校的各種教育體系則更注重素質教育。如果是從中國的教育體系轉到新加坡教育體系的政府學校,或者是轉到國際學校體系,那麼學生剛來時一定會有不適應,需要較長時間的過渡與融入。這就需要學習模式的改變,以及學習內容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