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簡稱JCBC)會議在12月29日舉行,中新兩國總理級領導人每年都會共同探討中新合作項目的發展方向,那麼中新合作中那些亮點項目你了解多少呢?
蘇州工業園區
——90年代由鄧小平和李光耀共同商討開展,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圖源:中新集團)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借鑑新加坡經驗的重要講話。
當年9月,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問中國,積極呼應鄧小平同志講話,表達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借鑑新加坡經驗的意向。此後,中新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
蘇州工業園區在1994年2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里,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借鑑了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注重工業化、國際化、現代化,由中新兩國政府成立聯合理事會。

(圖源:中新集團)
園區產業覆蓋工業、服務業、生物醫藥、高端科技等。截至2020年底,園區共有424個新加坡投資項目,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4.9億美元;園區在新加坡投資企業共有32家,投資額達18.7億美元。
截至2021年11月底,園區共有456家企業在50多個國家及地區投資704個項目,累計投資金額達135.9億美元。其中,投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項目114個,中方協議投資額32億美元。
2021年6月,由園區和中國新加坡商會共同建立的中新企業家面對面平台在園區啟動,促進兩地企業在產業、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對接,並發布《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企業服務導則》。
同時,園區積極打造新加坡企業境外投資首選地、新加坡友人海外宜居宜業首選區,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
中新天津生態城
——由溫家寶與李顯龍簽署協議,吳作棟出席奠基儀式的中新兩國旗艦型合作項目

(圖源: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旗艦型合作項目。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全世界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的領導人於2007年4月提議共同在中國建設一座生態城市。
2007年11月18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生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簽署了兩國聯合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框架協議。
2008年溫家寶與時任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共同出席奠基儀式。而後11年間兩國最高層領導人先後18次訪問生態城,足見重視程度。

(圖源: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兩國政府緊密合作,共同推進生態城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整合兩國及國際上的最佳構思,將這片昔日的鹽鹼荒灘轉變成繁榮的生態城市,實現打造一座生態友好、社會和諧及經濟可持續的城市的共同願景。
據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天津生態城項目肩負著中新兩國最新的綠色能源發展目標,要打造具有能源效率以及氣候韌性的城市。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由中新兩國最高領導人共同簽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成功案例

(俯瞰重慶來福士,圖源:重慶市人民政府)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在2015年11月7日,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新加坡期間與李顯龍總理共同簽署的,由重慶市政府和新加坡貿工部實施。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主要關注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個領域。在重慶獲得的成功經驗會被推廣到中國西部其他地區。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3日,在重慶和新加坡兩個會場同步召開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金融峰會上,共簽約了85個項目,合同金額達到1011億人民幣。

(圖源:重慶市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12日,新加坡在華知名企業重慶行活動舉行。活動期間, 重慶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和新加坡貿工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辦公室聯合發布《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總體發展規劃(2021—2025年)》。
規劃目標到2025年,力爭初步實現重慶和新加坡之間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合作模式日趨成熟,合作領域持續拓展,形成一批可視化成果,三方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助力重慶建設成中國西部領先的區域性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展望2035年,通過重慶和新加坡「點對點」密切合作,實現中國西部和東南亞地區「面對面」有機聯接,全面提升區域間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重慶成為進出口貨物集聚的樞紐節點、中國西部的航空樞紐及國際網際網路門戶,重慶和西部地區更具競爭力和成本優勢,中國西部與東南亞的供應鏈、產業鏈更加完備便捷。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以中國重慶為起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連接新加坡等東協區域

(圖源:pixabay)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這條通道以中國重慶為起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連接新加坡等東協區域。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使用電子化管理後,貨物流動更快,供應鏈更順暢。即便是受冠病疫情影響,貿易通道在2021年上半年的貨運量還是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35%。
數碼經濟合作:深圳智慧城市
——中新兩國合作不斷緊密的又一個典範,也是兩座城市的必然選擇

(圖源:網絡)
深圳與新加坡的合作,是中新兩國合作不斷緊密的一個例證,同時也是兩座城市的必然選擇。
自2019年10月簽署《關於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倡議的諒解備忘錄》以來,中新兩國在智慧城市交流上取得許多成果,比如跨境貿易無紙化、跨境電子支付、科技型初創企業等。
2021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10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在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電話時指出,中新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雙邊關係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調要構築數字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等合作新高地,推動兩國合作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為深新合作指明了方向。

(圖源:騰訊網)
2021年10月18日舉辦的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第二次會議上,中新又簽署了新的合作項目,包括電子發票、5G、智能機器人和智慧農業等。
中新廣州知識城
——2018年升級為國家級雙邊項目

(圖源:中新廣州知識城網站)
中新廣州知識城最初是由新加坡凱德集團(CapitaLand)和廣州開發區合作的綠地開發項目。在2018年11月12日中新兩國政府簽署協議後正式成為又一個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
中新廣州知識城主要吸引優秀人才和知識型產業,其中地標性建築「知識塔「設計高度330米,位於九龍湖畔,是新一代的高層辦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