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新加坡 企業全球化的首選之策

2022年10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在4個小時之內可以到達東南亞所有的主要城市。新加坡統計局2020年的數據顯示,在25歲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中,超過30%的最高學歷為大學及以上;超過45%的新加坡居民的最高學歷為專科文憑或專業資質,人才英文流利,溝通成本低。作為優質出海目的地,新加坡長期積極進取,在疫情的挑戰下保持穩定開放,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業生態,打造了有目共睹的獨特優勢。

一、保持穩定開放,促進跨境溝通

儘管面臨疫情干擾,新加坡在2020年依然吸引了172億新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成果亮眼,也展現了投資者對新加坡的篤定信心。與此同時,新加坡推出許多創新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保持開放的心態來推動商業的溝通與交流,一如既往扶持企業發展,助力經濟增長。比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推出了起步公司稅收優惠計劃,為新成立的公司提供稅務減免。2020年疫情期間,企業發展局扶持的企業達15,300個,相比2019年增加了54%,預料將為新加坡經濟帶來184億元的附加值。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政府會繼續協助企業提升能力和轉型,以抓緊疫情後的新機遇。

二、搭建創業生態,支持外商落地

新加坡營商環境優越,對外商投資給予完全國民待遇,匯聚了全球的優秀企業。目前僅中資企業在新加坡註冊登記即超過6,000家,經營範圍涵蓋貿易、金融、航運、基礎設施、物流、房地產等多個行業。

營商生態優越,吸引全球企業

新加坡營商便利度極高。在新加坡開一家公司平均只需要1.5天,與東協其他國家20%-30%的企業所得稅相比,新加坡企業所得稅僅為17%,還對新公司有一定稅務優惠。

新加坡努力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提供企業研究獎勵計劃與總部計劃,給予一定稅收優惠 。46%的全球100強公司已經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59%的科技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 。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騰訊、愛奇藝等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扎堆在新加坡設立總部。

鼓勵重點產業,政策推陳出新

多元蓬勃的商業創新生態為科創和製造企業提供紮根新加坡的基礎。人工智慧、醫療健康、金融科技、智能製造等產業在新加坡頗受歡迎。在2021年初,新加坡推出了製造業2030願景,旨在大力推動該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與國家實現智慧轉型。在此基礎上,新加坡創新性地推出「新加坡+1」戰略。製造企業可以利用新加坡的地理優勢、人才資源等,將新加坡作為企業在東南亞的「控制塔」,承擔總部、物流中心、研發中心以及結算中心的功能,同時結合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生產和成本優勢,實現1+1>2的效應。

三、構建面向未來、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

新加坡的創新實力有目共睹。在2020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創新指數中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八;2020年 IMD 智慧城市指數中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彭博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二。

欣欣向榮的初創生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創公司帶著大量資金和技術落地新加坡。2016年到2020年間,2/3的東南亞風投資金聚集在此。全球100家頂尖科技公司中,多達80家公司已經在新加坡運營業務。4000餘家初創科技企業在新加坡落腳,初創科技企業資金達到210億美元。

疫情以來,新加坡從資金支持、業務平台、本地生態、人才流通拓展等各個方面,創造了一個持續繁榮、不斷擴展的創新生態圈,連接越來越多的全球科技力量,成為東南亞、亞太乃至全球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

助力上游基礎研發

2020年新加坡推出「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準備在未來五年投入250億新幣,持續強化和深化新加坡的創新與研發能力。該計劃是新加坡30年來最大科研撥款,將助力四個重點領域(大健康,綠色發展,製造與貿易和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建立強大的科研儲備。

扶持創新商業轉化

新加坡政府積極組織各種面向全球的活動,例如新加坡科技創新周,讓初創企業有機會向潛在客戶、投資者和員工展示其解決方案。

加強科技人才流通

為增加企業招募核心科技人才的便利,經發局EDB聯合其他新加坡政府機關推出了旨在幫助快速發展的公司獲得在新加坡和東南亞地區發展所需的關鍵人才的專項計劃。該計劃專門面向科技人才,允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科技企業家、領導者或技術專家來新加坡進行前沿和顛覆性創新。

四、出海新加坡是企業全球化的首選之策

現如今,全球前十大收益最高的藥物,其中四種在新加坡生產;世界上每十個集成電路晶片中,就有一個是在新加坡製造、組裝或測試的;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三大外匯交易市場和第六大財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的金融實力也毋庸置疑。

一直以來,新加坡提供的是穩定、開放、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平台。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跨國財團,都在新加坡有一席之地——所有胸懷天下的企業都可以加入這個生態。在諸多政策扶持和科技優勢的利好因素下,新加坡將無懼疫情風險,繼續鞏固優勢地位,為企業通往東南亞,亞太以至全球化擴張的助推力量。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