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VaNGuard新冠病檢測法。
(新加坡30日訊)近期全球出現越來越多變種的冠狀病毒,一些常用的檢測手段測試不出新變異,引起人們擔憂。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研發新冠病檢測法,儘管面對上千種變種的冠狀病毒,一張紙就能在半小時內測出是否染病。
這個檢測方式名為VaNGuard檢測,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由兩種嚮導核糖核酸(guide ribonucleic acid,簡稱gRNA)把猶如剪刀的酶(enzyme)引到冠病基因,在剪出部分病毒基因的過程中就能斷定一個人是否感染冠病。
VaNGuard檢測方式也算是快速檢測的一種,但敏感度比一些抗原快速檢測(ART)高約10倍,特異性是100%。比起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PCR仍能更有效檢測出病毒載量較低的樣本。
《聯合早報》報道,指導研究的南大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明浩解釋,儘管冠狀病毒變種,這兩個嚮導核糖核酸經設計,能識別不同變體上獨有且極度相似的基因序列。
嚮導核糖核酸估計可從上千種冠病變種中,測出超過99.5%的變體,但這個檢測方式還未能識別各變種冠病病毒明確屬哪種變體。新檢測方式目前能測出最多兩個突變。
新的檢測仍採用鼻腔樣本,但團隊也在嘗試用唾液樣本來測試,初步研究發現可行。
VaNGuard檢測有兩種方式呈現結果。若體內含有冠病病毒啟動了剪除過程,其中一個顯現方式就是在檢測液混進一種特別分子,能隨著病毒被剪下也同樣被剪,而出現明顯螢光。另一種方式是把檢測液塗在紙條上並沾上檢測樣本,含有冠病的樣本將讓紙條顯出兩條線,如同驗孕棒。
比起普遍採用的PCR檢測,須送到實驗室抽出冠狀病毒核糖核酸進行分析,平均得花約一個半小時,VaNGuard檢測無須抽取冠狀病毒核糖核酸,可就地在30分鐘內得出結果。
此外,PCR檢測須採用價值3萬至4萬元(約9萬至12萬令吉)的機器處理樣本,新檢測方式的成本價只介於5元到9元(約15至27令吉),有望做成檢測器,讓民眾購買並在家中檢測冠病。
陳明浩說:「我們的目的是要研發不管冠病如何變種,都能快速且低價測出的方式,方便在人多的活動上使用,也讓資源少的國家有能力獲取。」
新檢測方式已在一家當地醫院進行評估,研究團隊也在利用醫院的更多冠病樣本進一步改進測試,希望檢測方式能在今年內獲得當局批准,之後推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