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發表文告說,新加坡上星期共出現726起骨痛熱症病例,比前個星期減少214起。這個數目雖然比2014年的891起歷來最高紀錄來得低,但仍比去年全年的單周最高紀錄多出60多起。另外,病例集中區也有所減少,截至9月15日達到257個,比上星期二的295個少。
雖然新加坡本地的骨痛熱症單周新增病例連續五個星期下降,但仍處於高水平。

整體而言,今年已有大約89%的地點從黑區名單中除名。新加坡政府也觀察到,宏茂橋2道等一些較大型集中區的傳播率有所放緩,過去兩個星期,每天平均新增不到一起病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網站Facebook貼文指出,新加坡在對抗2019冠狀病毒疫情的同時,也不能對其他威脅放鬆警戒。
李顯龍總理9月15日到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的蚊子繁殖設施,了解政府如何為更多雄性伊蚊注射沃爾巴克氏菌,然後釋放這些伊蚊,讓它們同雌性伊蚊交配,以產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抑制伊蚊數量,降低骨痛熱症的傳播風險。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也在Facebook貼文說,勿洛區今年已出現大約240起骨痛熱症病例,接近去年全年病例的三倍。他說:「冠病疫情或許掩蓋了骨痛熱症的威脅,但其實骨痛熱症仍是日益加重的危機。」
新加坡環境局也提醒公眾,目前仍處於骨痛熱症高峰期,因此務必繼續採取防蚊措施。
到底什麼是骨痛熱症?
傳染途徑是什麼?
病發症狀又是怎樣的?
骨痛熱症是什麼?
骨痛熱(英語:Dengue Fever),也稱為登革熱、斷骨熱,是 一種嚴重、似感冒的病症。它能侵襲嬰兒,少年兒童及成年人,但很少導致死亡。
骨痛熱症(登革熱)大致上可分兩大類:一類為骨痛溢血熱症(DHF),另一類為骨痛休克綜合症 。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由蚊子傳播的熱帶病。當蚊子吸食到感染者的血夜,就會被感染病毒,然後在叮別的人的時候,就會把病菌傳播給其他人。
骨痛熱症有哪些症狀?
骨痛熱症病毒有4種之多,一次感染,康復後雖對之免疫,但仍受到另3種病毒的威脅,而第一次感染骨痛熱症有人或許不以為意,然而第二次感染卻能奪命,且病症更複雜,可能導致病者引發其他損害肺、肝和心臟的嚴重疾病。
通常骨痛熱症患者初期只是發燒,這種症狀比較普遍,所以難以分辨,加上骨痛熱症有潛伏期,太早診斷可能也驗不出來。
因此臨床上要確認是否染上骨痛熱症,最快的方法是驗血,檢查病毒存在與否。
病毒在染病後第二至第七天都會出現在血液里。如果是檢驗抗體,則需要5天後才能發現抗體的存在。因此在病毒爆發的期間內,發燒一定要就醫。如果其中一位家庭成員在近期內感染骨痛熱症的話,必須告知醫生,並要求醫生做骨痛熱症診斷檢驗,以策安全。
防蚊措施
建築工地停工
今年首八個月,新加坡政府向建築工地發出約250張罰單,也將起訴10個重犯的承包商。截至9月14日,當局共發出21個停工令。

相較於7月,環境局上個月在工地偵測到的伊蚊孑孓減少了約55%,但一些工地仍被發現有大量和重複伊蚊滋生,因此當局將繼續工地的防蚊措施,並對工地管理層展開執法行動。
向學生灌輸防蚊知識
新加坡骨痛熱症病例居高不下,國家環境局同位於黑區的學府合作,向學生進行宣導。
國家環境局發表文告說,政府已經為較大型的骨痛熱症集中區內的學校提供了超過4萬6000瓶防蚊劑,以便派發給學生。這些學校也採購了防蚊劑讓學生在課室里使用。
此外,學校也向學生灌輸防止蚊子滋生的知識,並通過學校網絡向家長宣導三個防蚊招數,就是:噴灑滅蚊劑、定期使用防蚊劑、穿上長袖衣和長褲。
個人防護
防止伊蚊滋生措施
經常更換花瓶的水
清除花盤積水
將水桶等裝水容器倒放
鬆開變硬的泥土
每個月疏通阻塞屋頂檐槽,加入BTI殺蚊藥
家中所有馬桶都蓋上並封鎖沖洗水箱的溢流管
所有地漏都蓋上
向蚊子可能繁殖的地方和不能清除積水的地方噴殺蟲劑
清除碎片和堵塞物,並在屋頂排水溝中噴BTI殺蟲劑
打開所有儲水容器並擦乾邊緣
如果要長期外出,請親戚或朋友定期檢查家裡是否有積水,或把聯繫方式留給鄰居或警局以便他們可以及時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