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分發給低收入國人的必需品補助券被盜用,每張補助券上都有獨立特徵,可以追蹤使用者用來交易的時間和地點,進而追查到是否被盜用。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昨天在國會答覆議員安迪(碧山—大巴窯集選區)和林謀泉(蒙巴登區)的口頭詢問時說,政府以掛號信的方式郵寄了15萬份必需品補助券,每份價值150元。截至10月28日,大部分的補助券已順利發放給受益者,只有229份或0.2%遭盜竊。

(圖片來源網絡)
警方為此進行了55次逮捕行動,並在調查時發現,這些偷盜行為只是個人的不法行為,他們之間並沒有關聯。在一些個案中,受害者是因為忘記給信箱上鎖讓竊賊有機可趁偷補助券。
英蘭妮透露,這些遭竊的補助券已經註銷,政府也將為受影響的國人重新發放替代補助券。財政部發言人說, 受益者可自行決定如何使用補助券,或交由其他人購買必需品。但若懷疑補助券被偷,公眾應該立即報警。

(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為何會選擇通過郵寄方式派發補助券,英蘭妮解釋說政府曾考慮推出電子券,但未必所有受益人都有智慧型手機,而且政府也必須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確保電子系統的介面適合所有受益人使用。
政府也考慮過讓受益人在住家附近的民眾俱樂部領取補助券,但最終因擔心導致人潮聚集,以及對行動不便的人造成更多困擾而作罷。
她說:「總的來看,用掛號信分發補助券對受益者而言是最方便的方式。因為安全距離措施關係,新郵政較早前已改用免觸式郵件派送,包括將掛號信直接投入信箱裡。新郵政將通過郵遞員拍照確認等方式來監控和確保受益人成功收到補助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