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至今的三周里,本地已發生三起致命工傷意外。人力部已向四個工地發出停工令,並將繼續進行稽查工作。 人力部昨天在面簿貼文中指出:「這對本地的工作場所安全而言並非好兆頭。」 根據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網站,本月8日一個履帶起重機在植樁時,推倒了一旁裝滿氣體罐的托盤,壓死一名工人;1月11日,另一名工人遭一塊從模板結構脫落掉下的材料砸中。

人力部從去年12月中開始針對高風險行業進行稽查,目標是在兩個月里稽查400次,如今已完成了近230次。
在第三起意外中,一名工人從拖船跌入海里。人力部並未披露更多詳情,但據《海峽時報》早前報道,一名40歲的印度尼西亞籍男子本月2日在一艘新加坡註冊的供給船上進行起重作業時跌入海里身亡。
工作場所意外事件近來再受關注。去年單是11月就有八人因工作場所意外丟命,大部分事故發生在建築業和海事業這兩個高風險行業。
人力部已加強執法,除了展開例行檢查,也宣布從去年12月中開始,於兩個月內針對高風險行業展開400次稽查,確保業者妥善管理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
人力部昨天透露,當局目前已完成近230次稽查,並向四個工作場所發出停工令,有效期至少三個星期。相關企業必須修正疏漏並提高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管理機制,當局才會撤銷停工令。
人力部說,當局將維持執法行動的勢頭,嚴厲對待將工人置於危險中的業者。
隨著佳節將至,一些公司可能為了準時交貨而趕工,人力部就提醒所有公司重視評估工作程序,並確保所有必要安全措施到位。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再納受訪時指出,確保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需要管理層、工人及不同利益攸關者參與,以及全方位的措施。他說:「落實良好的訓練和程序可創造工作場所安全文化,每個人應該儘自己的一分力。」
再納進一步指出,意外導致重傷或死亡的事故一般有多重導因,因此無論是已經發生或差點發生意外,都應該展開詳細調查,掌握事故原因,並採取預防措施解決工地安全疏失。
我國政府的目標是於2028年前將工業意外死亡率降到每10萬名工人少於一起致命意外。我國的工業意外死亡率已在10年內,從2.9降至2018年的1.2起。
2019年全年的工業意外數據尚未出爐,但根據早前報道,去年上半年共有17人因工傷喪命。這雖是2012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但非致命性工傷事故卻比前年同期的6073起增加了8%。
為了提倡工作場所安全,當局已陸續推出多項措施。其中,六大政府機構日前就承諾,將要求承包商必須在起重機安裝穩定度操控系統,預防起重機傾倒,提高工地安全。去年通過的工傷賠償法案也規定把僱主的工傷索償數據開放給保險業者,這麼一來,保險業者可根據僱主的安全記錄決定工傷險的保費高低。
記者:卓彥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