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冠病病例激增,一些地區如香港再次收緊防疫措施。新加坡傳染病專家警告,若國人稍有鬆懈,新加坡很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甚至得重啟部分的病毒阻斷措施。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受訪時說,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和日本,在公共衛生計劃和抗疫戰略方面表現傑出,但還是出現病例回彈的情況。
「本地病例在下來幾周內是否會回彈,還有待觀察,但我國嚴格強制公眾戴口罩,相信將有助控制病毒傳播。」
不過,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認為,比起香港和北京,「口罩文化」在新加坡並不盛行,加上本地確診病例至今從未降至零,我國出現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香港和北京有很好的『口罩文化』,並且很早就實行封鎖措施,也曾連續幾天零病例,但後來還是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新加坡人戴口罩的習慣較差,若病例回彈,不足為奇。」
梁浩楠預計,我國下來一兩周內可能出現多達50起無關聯病例。「如今國人照常生活,仿佛從未暴發冠病似的,這是不正確的。病毒就像一個捕食者,它會尋找最弱一環,然後藉以傳播。」
他也補充說,我國若要維持經濟發展,國人就必須學習適應新常態,只要人們遵守安全距離和防疫措施,就能避免阻斷措施重啟的局面。
我國自6月2日進入第二階段解封期後,社區病例大多保持在個位數,但過去兩周就有10天出現雙位數,起落反覆,從本月11日的24起,驟跌至12日的一起,再回升至13日的11起。
隨著更多本地旅遊景點和戲院重新開放,人與人的接觸也更加頻密,一些公眾不免擔心,政府是否會重啟病毒阻斷措施來管控疫情。
鷹閣醫藥中心傳染病專科醫生黃乘佑認為,即便政府決定實行更多限制措施,相信只會局限於某些特定活動或區域。
「只有在社區病例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才會實行較廣泛的阻斷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將對經濟造成衝擊。」
張毅穎則坦言,期望病例降至零「是不實際的」,其他國家亦是如此。
「我們當然不希望再次經歷病毒阻斷期......重要的是必須確保我國有能力迅速發現病例,追蹤和隔離接觸者,並且審慎檢測所有高風險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