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克里斯特爾與丈夫育有3名年幼的兒子。(伊莉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Curie Oncology提供)
(新加坡訊)以為是一般的食物中毒結果遲遲未好轉,過後赫然發現是診胃癌三期,手術後復發演變成末期癌,醫生告知只能「等時間」,37歲菲律賓女商人選擇越洋赴新治療,經1年半的混合搭配治療方式,成功延長壽命。
《新明日報》報導,2022年10月的一個晚上,陳克里斯特爾(39歲,商人)在菲律賓吃了生蚝後,開始連續幾周嘔吐不止。起初,她和家人以為是食物中毒,到專科求醫後定時服藥,但情況遲遲不見好轉。
「一周後,症狀加重,嘔吐越來越頻繁,後來只能吃流食。醫生提議做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腸胃有發炎、阻塞。」
此後,克里斯特爾還出現了胃酸倒流的症狀,甚至從59公斤暴瘦至44公斤,連流質食物都難以下咽。
她無奈向腫瘤科醫生求助,經過活檢和電子發射斷層掃瞄,她最終被確診患有第三期胃癌。
克里斯特爾與丈夫育有3名年幼的孩子,確診患癌的消息令她感到無比震驚,同時也讓她陷入迷茫和憂慮。
她之後接受了全胃切除手術,而由於身體狀況不佳,她術後無法接受化療。術後一年,她的癌症復發,被診斷出第四期胃癌。
「在菲律賓,醫生都說我沒希望了,手術已經不可行,只能等待不可避免的結果。腫瘤科醫生得知我們考慮去新加坡治療後,於2023年11月將我們轉診給了朱舒嬪醫生。」
克里斯特爾透露,來新後,她經歷了28次治療,當中包括在特別審批階段接受了新藥針對性治療、化療、免疫療法、靶向治療(targeted therapy),以及一次大手術。
「這些治療幫助我控制癌症,顯著提升了我的生活質量,讓我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包括下廚做飯、走路,甚至出國往返馬尼拉和新加坡。」
她表示,經過1年半的治療,她如今對於能夠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感到無比幸福。
胃癌新藥獲批 患者平均延壽1年
新藥獲批准上市,有助提高生活質量。
胃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免疫療法(immune therapy)和放射治療,具體治療方式需取決於癌症階段,早期階段通常可以採用手術切除癌細胞。
較複雜的病情可能需要結合兩種治療方式來控制或防止惡化。
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Astellas Pharma)今年4月7日在本地取得新藥佐妥昔單抗 (zolbetuximab) 的用藥批准。 新加坡是東南亞首個獲得批准上市這款新藥的國家。
克里斯特爾的治療方案,就包括讓她在這個新藥的特別審批階段時就使用。
朱舒嬪指出,根據臨床試驗,接受佐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治療的患者得以延長約1年的壽命,有者目前已延長1年半的壽命。
「一般胃癌四期的患者可能只有少於6個月的壽命。」
這項治療為晚期不可切除或復發性胃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治療選項,有助於控制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病發症狀。
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伊莉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Curie Oncology腫瘤專科醫生朱舒嬪受訪時說,由於新加坡沒有全國性的胃癌篩查計劃,再加上胃癌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因此患者被發現患有胃癌時,多數已經到了癌症晚期。
「胃癌的症狀通常會被誤認為是肚子痛或胃痛,不容易聯想到是癌症。一些需要注意的症狀包括暴瘦、胃痛、嘔吐、容易感到脹飽或難下咽等。」
朱舒嬪醫生呼籲公眾須注意胃癌家族史、抽煙喝酒、肥胖、常食用加工或腌制食品等風險因素,而高風險群體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