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限制貿易政策自2015年的500多項激增至2023年的近3000項,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將持續。面對地緣政治挑戰,新加坡仍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立場,倡導開放的貿易政策。
星期二(12月3日),年度經濟課題對策全球會議(Next STEP Global Conference)由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主辦進行,今年的會議主題為「在中美競爭中維護全球經濟的發展」。

新加坡主管貿易關係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部長出席了會議並發表談話。她提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國內市場,並實施保護主義政策來保護本土產業不受外來競爭的衝擊。這些政策包括徵收關稅等,它們常常觸發其他國家的反擊措施,最終可能導致商業成本上升,打亂全球所有相關經濟體的供應鏈。
「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趨勢在未來幾年將持續。」
新加坡的經濟有著高度的對外依賴性,在新加坡能夠進入全球市場的公司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5%以上。開放的市場造就了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自由、最具競爭力和最利於經商的經濟體之一,但也讓新加坡深深受到全球貿易流通環境的影響。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地區和平與穩定,因此新加坡對地區與國際局勢的變化異常敏感。一個充滿衝突和競爭、單邊保護主義橫行的世界顯然不符合新加坡的國家利益。相比過去20年,當前新加坡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地緣政治形勢的激變。
對此,傅海燕強調,面對全球貿易秩序和挑戰,新加坡必須保持靈敏的反應能力,預測變化、迅速適應、抓住新機遇,並關注未來趨勢。新加坡已簽訂27項自由貿易協定,幫助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同時,新加坡正積極投資於人工智慧、綠色科技以及支持低碳未來的基礎設施等新的增長領域。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也在訪問中國時強調,在全球戰略局勢緊張的背景下,新加坡要與各方為友,與各方保持互惠互利關係,包括中國。
中國是世界巨大的經濟體,也是東南亞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新加坡來說,中國是其最大貿易夥伴之一。
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即將上台,中美貿易戰的緊張局勢可能一觸即發。美國商務部最近宣布了一系列新規定,以削弱中國生產先進節點半導體的能力,這些半導體可用於下一代武器系統和具備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技術。中國商務部也回以反擊,宣布針對美國加強軍民兩用物項的出口管制,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途出口,並嚴控對美國出口的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相關物項。
在這種緊張的貿易關係中,新加坡的立場顯得尤為重要。李資政表示,無論是美國的對手或盟友,朋友或敵人,都必須接受美國政治體系運作方式,並盡最大努力做出合理評估和採取相應措施。他強調,各國都難以避開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做生意,新加坡也不例外。
面對著全球貿易政策趨緊的挑戰,上個月底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上,亞洲多國領導人都同聲呼籲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新加坡也用友善務實的行動表明其仍致力於維護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並尋求與全球各方建立和保持友好關係。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今天,團結更多的東協等地域合作力量,一起抵禦變幻莫測的地緣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