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對幼兒成長和學習的影響微妙而深遠。不少研究表明色彩運用得當,除了能促進幼兒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也有助加強情緒管控。色彩過分鮮明會刺激神經系統,引起視覺疲勞和情緒波動。中性柔和的粉嫩色調能中和刺激。
孩童天生充滿好奇心,對色彩尤其敏感。
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羅笠銖博士說,孩子們在看到不同顏色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情緒反應。其實這跟大人是一樣的。
紅色會使人興奮,但過量會引發憤怒使神經緊繃。黃色可營造愉悅、歡快的氛圍提升動力。過多時卻會帶來壓力和挫折感。藍色有助舒緩壓力使人感覺平靜,甚至能降低體溫。灰色則同失望、消極等負面情緒有關。這就是色彩心理學。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的環境、他這個背景,儘量的能夠保持一種讓人平靜的感覺。就儘量減少使用一些鮮艷的顏色。就是從情緒上得到平靜,從認知上他也能夠得到提升。」
本地一些幼兒學府將這套理論付諸實踐,為孩童打造利於學習的活動空間。
新加坡SODA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兼執行董事張進耀說,課室的話他們就是希望小孩子專注力會比較強。顏色方面他們就會用一些比較中性色的色調。
而舞蹈、音樂課室會採用一些比較搶眼的顏色帶動孩子們的情緒。南洋藝術學前教育學院位於明古連街的校舍室內裝潢以原木色為主營造出貼近大自然又能滿足學習需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