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籌備新加坡一行的事情了,最終如願以償,來到新加坡拜訪十餘年未見的好友。這也是我們一家的第一次出國行,大家都很開心激動。
新加坡之行持續一個禮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不但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有物質方面,也有內心方面,總之讓我對人生的某些向面有了重新的審視和思考。
時間太短,這些看法也許不夠客觀,姑且作為一些淺顯的參考。

久違的相逢
朋友去機場接的我。
剛見面,他跟我說提的新車下個月才到,因此只能打車來接。
來到家裡,他居住的是政府補助的單元樓,類似中國的那種大學宿舍,他急於說出樂年內要搬新家的消息。
似乎這些信息對他很重要,卻讓我感覺到了突兀和不適。

初來印象
剛來到新加坡,第一個印象就是這裡的人比較友善。其次,就是乾淨、漂亮。再次,是物價非常高,幾乎是國內的三四倍。
住宿方面,還好我們住在朋友家,否則住宿費用大概是國內的五倍左右。遊玩和吃飯也價格不菲,當然景區的門票錢沒法省掉,但我們也都是儘量想辦法在網上買打折票,吃飯方面也總需要貨比三家,很多餐館的價格讓人難以承受。
這裡的車、煙和酒價格非常高,據說是為了稅收。朋友說他以前的一個同事喜歡喝啤酒,價格大概是國內的五倍,因為耗費太大,最後只能在坊間尋找一些釀酒之人來購買,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總之,生活成本很高,也有諸多不便。

家庭生活
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圓圓九歲,小女兒露露兩歲半。
大女兒圓圓
在一起生活的一個禮拜中,大女兒從不與我們說話,脾氣急躁,很容易突然崩潰,而且狀態很激烈。
有次她在ipad上看動畫片,陽陽也湊過去看,她便顯得非常的不安和抗拒,在一時無法擺脫的情況下,她瞬間崩潰大哭。她似乎非常抗拒家裡來的新面孔,包括她妹妹的出生。
對於這件事,我的朋友一家似乎也沒有好的辦法,只是把這些歸於老人過於嬌慣。
在我看來,原因並非如此簡單。
首先,是人口多元化和它帶來的壓力。
新加坡人口比較多元,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洲人組成。在這裡似乎歐洲人更加的自信,馬來人和印度人稍顯遜色,華人處於中間狀態。
這也許就意味著你一生下來就被分為了不同階層。
在中國,人們隨著步入社會似乎也會被階層化,但無論怎麼說,在那個年紀的人已經有了一定的承受力和理解力。但在新加坡這個地方,從小的階層化似乎讓內心本該嬌嫩的孩子承受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壓力,當在找不到疏解時便會內心崩潰。家長本身似乎也未能跳出這個圈子,因此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疏解。
其次,是課業的壓力巨大。
這裡把學生們的競爭提前到了小升初,也就是說小升初接近國內高考的分量。加上小學只上半天課,剩下的半天和周末幾乎都是在補課,學業的壓力變的提前了,孩子們被迫天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並且似乎沒有退路。
總之,孩子的整個狀態非常不好。這定將對孩子的身心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小女兒露露
露露兩歲半,活潑開朗,這似乎是他最為滿意的事情。他經常說起老二,年紀這麼小還比較可愛,等到了老大這樣的年紀就不好了。
其實,我想說這並不是年齡的問題,但卻無法開口,只能從心底希望老二長大後也能如現在般活潑開朗。
老婆說,要是我有這麼個漂亮的女兒,一定要把她培養的活潑開朗,那會多麼令人羨慕。其實,我何嘗沒有這樣憧憬,但置身於現實之下,這又是多麼不易。

再看朋友
我與朋友在上高中時是好友,他那時住校,但一有空就去我家裡住,常常一起學習、聊天。那時的我們有話就說,一點也沒有隔閡。
工作後我們已經十幾年未見,此次相見我總想跟他說些心裡話,想知道他的生活和內心狀態,但每次準備敞開心扉時,他總是有所躲閃,最終也未能有真正的交流。
我不知道他在新加坡的生活到底如何,以及他心裡真實的想法,總感覺他似乎在躲避著什麼,至於躲避什麼東西,說不清楚。
有天,在家裡吃完飯我剛要洗碗,他急忙跑過來跟我說不用,然後悄悄的說,家裡的保姆就是奴隸,你就把她當成奴隸看待,不能讓她閒著。這句話在我聽起來那麼刺耳,但他說的時候卻很認真。
他似乎看不起周圍的印度人,以及生活較為清貧的馬來人。他常說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只能幹一些最底層的工作。但當他的妻子說起家裡的緬甸人保姆的情況時,他似乎又非常痛恨,嚴厲地說:你不能對人有歧視。
似乎生活在一個極度的自我矛盾中。
總之,他的整個狀態也不是很好。

結束語
我只是來居住了一個禮拜,很多事情無法更深的去感受,但直覺就是如此。
新加坡有著乾淨的衛生和良好的設施,美麗的聖淘沙海濱盛景,充滿刺激和新奇的環球影城,這些都令人陶醉,但卻無法填滿人心。
最後,我衷心的祝願朋友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