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加坡和中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雙邊關係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同時兩國經貿合作也迎來好消息——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升級後續談判實質性完成,並將在今年儘快完成相關議定書籤署。
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表示,這是中新自貿協定的第二次升級,進一步釋放了兩國堅持開放發展、共同應對區域和全球挑戰的積極信號。同時,這也是中新建立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的重要成果,進一步提高了兩國服務與投資的雙向開放水平,在透明度、數字經濟等領域達成高標準的經貿規則,將為兩國企業擴大服務與投資合作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推進雙方高標準高質量合作
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進行為期近一周的訪問之行中,中新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將中新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為雙邊關係規劃未來發展、明確戰略方向。雙方歡迎中新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實質性完成,將在今年儘快完成相關議定書籤署。
此次中新協議升級後續談判,是兩國根據2018年簽署的《關於升級 的議定書》啟動的。2018年,雙方簽署自貿區升級協定,提升貿易便利化、原產地規則、經濟技術合作、電子商務等領域規則水平。兩年後,雙方再次升級協定,啟動後續談判,基於負面清單模式推動雙方服務貿易和投資進一步自由化。
據了解,雙方在原升級協定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承諾水平,新增電信章節,並納入國民待遇、市場准入、透明度、數字經濟等高水平經貿規則。雙方還共同確認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開放措施不回撤,以協定方式承諾彼此「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該協定是中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將有力推動中新經貿合作邁上新台階。

數字經濟、低碳等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據悉,新加坡是中國在東協國家中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從2013年開始,中國連續九年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數據顯示,2022年中新雙邊貿易額為11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2.8%。其中,我國出口額為811.7億美元,同比增長47.8%;進口額為339.6億美元,同比下降12.5%。
雙方還開展了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重慶互聯互通項目、廣州知識城、深圳智慧城市等項目合作,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推動兩國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升級。如今,新中兩國之間不僅有轉口貿易,還有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等新的貿易形式。此外,2022年中新兩國簽署4份諒解備忘錄,涉及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以及陸海新通道建設等。

在進行自貿協定升級談判的同時,中方也對兩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中新要加強雙方合作的「創新驅動力」,比如挖掘數字經濟、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新潛能,構建人才培養交流、科技企業孵化、聯合研發、產業落地的「全鏈條」合作模式,助力兩國重要合作項目提質升級。通過提升陸海新通道地區產供鏈樞紐作用,以中新雙邊合作打造國際化平台,為地區國家經濟復甦提供更多的「合作示範力」。
作為《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DEPA)的發起國,新加坡近年來積極推進DEPA進程,探索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在數字經濟之外,新加坡在生物製藥、智慧城市、綠色發展等領域有著先發優勢,而中國的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產業在全球領先,在金融創新、技術創新、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和低碳新能源這些領域上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新加坡發展理念相契合,因此雙方在這些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新加坡和中國也是RCEP框架下的一對最具活力的經濟合作夥伴,雙方在多領域的深度合作,不僅為兩國今後的經貿合作注入動力,也會充分發揮輻射和示範效應,推動中國與東協、新加坡與東協合作關係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商學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