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今年已累計近3000起骨痛熱症病例 具有出現高峰風險

今年初以來本地出現了2944起骨痛熱症病例。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在第七屆新加坡國際骨痛熱症工作坊表示,由於本地人對骨痛熱症的免疫力低,加上氣候等因素,出現骨痛熱症病例激增的風險依舊很高。
本地今年初以來的骨痛熱症病例已接近3000起,出現骨痛熱症病例高峰的風險依舊很高。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出席第七屆新加坡國際骨痛熱症工作坊致辭時說,截至上星期五,本地今年初以來的骨痛熱症病例已達到2944起。
國家環境局則表示,今年初以來,本地的每周骨痛熱症病例一直維持在100起以上。引發去年大規模傳染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依舊是目前最常見的骨痛熱症病毒,而本地民眾對這類病毒的免疫力仍較低。
另外,本地5月到10月的天氣較熱,伊蚊滋生較快,伊蚊病毒繁殖速度也較快,所以這段期間一般上骨痛熱症病例會較多。由於無法排除病例在接下來幾個月迅速增加的可能性,公眾應該繼續保持警惕,定期採取行動抑制伊蚊滋生,切斷傳播鏈。
馬炎慶也表示,環境局利用雄性沃爾巴克伊蚊推展伊蚊絕育試驗計劃以來,本地大約30%的高樓組屋和9%的有地私人住宅已落實相關計劃,超過100萬個居民受益。
他說,社區對有關技術的反應良好,推行計劃的地區,百分之96的居民支持伊蚊絕育試驗計劃。當局計劃在接下來幾年,在更多地區釋放雄性沃爾巴克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