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助冠病檢測示意圖。( 圖:iStock)
新加坡的冠病新增病例仍居高不下,但政府卻宣布將簡化檢測和隔離程序。衛生部長王乙康解釋,政府簡化冠病醫療方案是有原因的,並呼籲公眾負起社會責任,讓當局可以集中資源幫助更有需要的群體。
《8視界新聞網》報道,王乙康昨天在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記者會上表示,新加坡過去幾個月制定的抗疫策略都是以「清零」為主,但如今要邁向與冠病共存的道路,情況和過去已有所不同。
他還列出必須更新冠病檢測和隔離程序的三大原因。
第一、現有程序讓人擔心和混亂
王乙康坦言,有民眾向他反映,新加坡過去幾個月制定的冠病檢測和隔離程序讓他們感到擔心和混亂。
他指出,在目前的程序下,如果民眾的家裡有人感染冠病,其他同住者都要隔離;一些學前教育中心因為有學生和教師染病,而必須關閉幾天,為教師和家長帶來不便。有鑒於此,政府必須改變現有的程序。
「有些人跟我說,比起冠病,他們更害怕這些限制和規則,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解決。」
第二、德爾塔毒株改變風險評估
王乙康表示,比起其他毒株,德爾塔變種毒株的病毒量的確比較高,因此感染性也更強。
正因為德爾塔毒株有更高的病毒量,所以通過抗原快速檢測(ART)就能檢測出感染冠病的人,因此使用ART會更有用。
第三、以ART來取代十天隔離
王乙康解釋,因為ART的用處多,因此政府改變了檢測和隔離程序,讓冠病確診病患的密切接觸者改用ART來取代目前的隔離十天的程序。
他指出,數據顯示,新加坡目前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中有10%確診。其中80%的確診者是一開始進行ART時,就被檢測出染上冠病,其餘的20%是在隔離期間確診。這證明了使用ART就能測出密切接觸者是否染病。
簡化程序是獅城抗疫策略轉捩點
王乙康坦言,這個做法雖然不是「天衣無縫」,但獅城要邁向與冠病共存的階段,如果要長期限制那麼多人,以檢測出這少部分的感染者,對大家的影響太大,因此沒有辦法維持下去。
他指出,簡化冠病醫療方案是一個顯著的改變,也是新加坡抗疫策略的轉捩點。他相信更新後的程序,將有助於解除人們對冠病程序產生的恐懼和混亂。
王乙康也呼籲國人去了解這些程序,並儘自己的本分,對抗疫情,讓當局把精力集中在弱勢群體和風險最高的群體上。
「我們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容易理解的規則,相信接下來會有一段適應期,但有信心大家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適應新的情況,也能夠清楚地跟著規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