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了2021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新加坡在榜單中的位置較之前有所下滑,位列第34位。
針對新加坡的表現,榜單的負責人表示,新加坡這次的排名較半年前有所下滑,是因為在今年調查期間的醫療資源出現壓力,聚會與文化設施也有人數限制,被一些更早解除限制的城市超越。不過,由於新加坡已控制住病例,這次的排名仍比疫情前的排名高。
榜單的具體詳情 據了解,亞太城市在榜單中有著優異的表現,其中登上榜首的是紐西蘭奧克蘭,依次為日本大阪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在亞洲城市的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四,前三名依次是大阪、東京和台北。 整體而言,冠病疫情導致各個城市封鎖,醫療體系也面臨顯著壓力,宜居程度有所下降。這也使得排名出現前所未有的大洗牌,許多原本表現良好的城市排名驟降。

今年排名表現最為受挫的是歐洲和加拿大城市,包括前年獲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奧地利維也納,在今年退居第12位。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宜居程度主管烏帕薩納·杜特(Upasana Dutt)透過文告指出,冠病疫情對全球宜居程度造成嚴重衝擊,各個城市目前宜居程度都比疫情前低,歐洲等區域更是受影響。他說: 「 今年晉升至排行榜靠前位置的城市,大多採取了嚴格措施控制疫情。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實施的強硬封鎖及嚴格邊境管控,使當地得以更早重新開放,讓居民能享有與疫情前相似的生活方式。
杜特說,除了紐西蘭、澳洲和日本的城市以外,其他亞太區域的城市如台北和新加坡等也取得了良好表現。
新加坡宜居的原因 搜索 據悉,全球宜居程度是根據各個城市在穩定性、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以及基礎設施五個領域的30多個定性和定量指標進行評估,團隊也添加了衡量冠病疫情影響的新指標,例如對體育賽事、餐館與酒吧以及教育機構等的限制。
新加坡雖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仍在榜單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主要是憑藉著以下的這些因素。
01 優秀的教育水平
提及新加坡教育,建國之初,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就確立了教育為本、科技興國的戰略,將人才視為新加坡最大也是唯一的資源。

新加坡政府重視培養人才,設立了「總統獎學金」、「公共服務獎學金」,選派最優秀的大學生到世界最有聲望的大學攻讀深造。學成回國後,這些被視為「精英」的人才都會受到政府的重用,待遇高,前途光明。
新加坡政府一直都非常看中教育這一塊,在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居於第二位,僅次於國防開支。多年來,新加坡教育投資占GDP的4%左右,占財政收入的23%左右。
在選派大批留學生的同時,新加坡還注重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聘請了不少外國教授來新加坡任教。目前,新加坡幾所大學的外教比例高達40%。

02 優美的環境
新加坡環境整潔優美,安全有序有花園城市之稱。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達到50%左右,景觀面積占新加坡國土的近八分之一。
新加坡的綠化是立體的,只要有空間的地方就有綠化,建房規定綠化面積納入規劃藍圖,作為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用法令固定下來,保證實施到位,使房屋與綠化相互襯托。
此外,新加坡全年的溫度在24℃~32℃之間,氣候宜人,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

03 安全的社會保障
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新加坡的犯罪率為每10萬人口607宗。處於安全的保證,除了警察,還需要社區的協作。
為此,新加坡政府曾表示,大多犯案者都是機會主義者,無法安排警員駐守、巡邏,因而需要市民的積極參與。
04 發達的科技
新加坡雖小,可是懂得如何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新加坡以往曾依賴馬來西亞提供食水,但目前已能自給自足。
新加坡對水的國策分為「4個水龍頭」:生水輸入、集水、再造水及海水化淡,這些是新加坡人為自己自豪的地方。

另外,在「先進世界城市」調查(Established World Cities)顯示,新加坡以世界第五的成績名列前茅。
該項調查一共涵蓋44個指標,涉及七大領域,包括市場規模、基礎建設、創新及人才,城市開放性、數碼連接度、世界級創新企業入駐以及基礎建設是否完善等都是評分標準。
新加坡在激烈的現代化城市競爭中,保持著創建智慧「國家」的願景,在政策的支持下,培養創新經濟,吸引著全球人才進入新加坡。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