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應屆生在面試中缺乏經驗,新加坡大學新畢業生求知如何

2018年10月20日   •   2萬次閱讀

大學生剛畢業怎麼辦?

想去的公司一大堆

能去的公司少又少

所投崗位與自己專業不對口,但是又很想嘗試。

所投崗位沒有任何相關的實習經歷,但是是以後想長期從事的崗位,希望拿到一個入門機會。

……

總而言之,對於這個崗位,我既沒有知識儲備、也沒有實踐經驗,但我還是希望你用人單位給我一個機會把我從零培養!

於是在面對HR的質問比如「你為什麼認為自己能勝任這份工作?」時,很多同學可能會脫口而出「雖然我沒有經驗,但是我願意學習」「雖然我沒有相應的實習經驗,但我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等等。

1

應屆生,你在想什麼?

大家說出這句話其實並不是一種能力訴求,而是一種定位訴求。應屆生求職者並不是以「願意學習」作為應聘籌碼,而是在表達一種應聘姿態。簡單地說,是在間接給自己定價,並且把自己定在一個較低的價位。

首先,大家很明白自己的缺點,所以直接拋出了「我沒有經驗」這個點——當然這個點招聘方也是心知肚明的。

其次,大家可能並沒有什麼光鮮的履歷可以支撐能力訴求。絕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庸的,絕大部分人的簡曆本來就很難找到什麼閃光點。

「願意學習」已經是大家能拿出來的最後的本錢。所以應屆生才會說著相似的話,儘量放低姿態,希望為平凡的自己求得一個谷底起步的機會。

2

HR,他在想什麼?

管理諮詢 | @王承倫

身為一名職業顧問,我可以告訴你「我願意學習」這句話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阿貓阿狗都可以說自己願意學習,這種說法顯得被動,且過於簡單。

網際網路 | @張亮

這麼說沒關係,可以拿以前學過什麼東西,學到什麼程度來證明。寫過文章、畫過畫、策划過活動、研究過任何一個領域,只要證明學得好學得深,就可以 !

互動設計 | @馬力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通常會問,怎麼證明呢?這才是關鍵。通常我還會聽到」我對這個行業/職業非常有興趣「,我同樣還會想問,怎麼證明你有興趣呢?在來面試前,是不是已經開始行動了?都做了什麼事情?是不是已經消化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練習了?還是只是等著突然打開一扇門,進去之後再展現願意學習的一面?學習能力和潛力就是這樣,只申明出來不行,更要落實到行動中。往往具備這樣素質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馮起升

既然是明確招聘應屆生,肯定不是衝著他經驗來的。所以,對於應屆生招聘的話,看重的一定是潛能。

怎麼看?

「過去預測未來」——依據你過去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為來大致預測和判斷你的將來。(雖然不是百分百準確,但相對靠譜)因為人的深層次特質真的很難改變,包括動機、價值理念、以及綜合分析與思考能力,過去的優秀相對來說可以保障未來的優秀。

憑什麼證明你很願意學呢?

學校不錯?成績不錯拿了很好的獎學金?四六級都高分?

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或是開發了什麼程序?掌握了什麼技術技能?

參加了很多活動,並且在活動中和結束之後不斷思考、總結和提煉,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那假設以上這些你一條都沒有:學校不怎麼好,成績稀巴爛,四級都沒過,大學四年沒看過什麼書、寫過任何東西,也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或者純粹是各種打醬油,打發時間。

你沒有任何成果,請問,你是怎麼來證明自己非常願意學習呢?!

HR內心:你以為我會信你?看看你有什麼真本事吧!

3

HR的繼續質問

1、請問有什麼具體的事例可以證明你較強的學習能力呢?

(這個問題雖然比較嚴肅,但可以幫助HR篩掉大部分人,因為沒有日常思考和學習習慣的同學,很難在短時間內胡謅一個出來。)

2、你可以具體地說一下,你簡歷裡面XXX工作的整個流程是什麼嗎?

(這個問題HR其實想考察的是求職者拿到一個完整任務時的思維方式,他在執行過程中的做法,遇到困難的解決思路,還有事件完成後的回顧分析及反思。同時也可以驗證他是否是一個願意學習的人,以及學習能力如何。)

4

應屆生,你該如何完美接招?

1 具體事例來支撐

沒有相關行業經驗是難免的事,非常願意學習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哪個僱主不需要員工有終生學習,持續充電的精神呢?但不能直接說 「我沒有經驗但我願意學習。」

這句話後面加上一點具體的例子會比較好!

比如「雖然我沒有投、融資方面的經驗,但我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很強,比如我現在就在給學校的老師當金融法方面的研究助理,學會了一些研究和分析的技巧,而且也願意學習業界知識,因為這有助於我更好地做好研究助理的工作。」

態度+具體表現才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正解啊!

2 過去努力來證明

拿出你曾經熱愛學習的證明,比如自己過去獲得的獎學金證明或者考下的難度還行的證書(如英語六級、翻譯證、計算機四級、發表的文章等等),然後平靜地說:「努力是做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我不是很聰明的人,這些東西證明我過去非常願意努力,若有幸被貴公司錄用,我將繼續保持我十幾年來的一貫勤奮。」類似這樣的話~

3 提前備課

雖然沒有相關行業的實踐經驗,但在這個網絡發達、信息鋪天蓋地的時代。自行了解一些行業知識、熟悉公司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業務總是不難的事。

瀏覽一下公司簡介和公司網站,仔細了解一下公司到底做什麼的?比如公司的過去(做了什麼,有什麼成就),公司的現在(現在做哪些業務),公司的未來(想做什麼業務,想怎麼發展)。公司擅長什麼,還有哪些不足?

你也需要了解公司的競爭對手,包括直接的競爭對手和間接對手。他們有什麼優勢,有什麼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什麼劣勢,需要我們去避開的。

你也需要了解公司所在的行業有什麼趨勢,它值得你用青春去奮鬥嗎?

了解你所投的崗位究竟是做什麼的,將JD中的每一項,與自己的簡歷做對比,看匹配和不匹配的地方,想一想如何回答可以揚長避短。可以說,「我大學做過的某某活動,學到了什麼,鍛鍊了什麼能力,我認為,這項能力也是我完成這份工作的必備能力,而且項目經驗可以幫助……」如此匹配著去闡述~

每月書能夠閱讀(1-2本),而且和自己所從事的崗位或者行業有關,並且做筆記,也會碎片化學習。

求職面試是一項複雜活,不僅是考驗你的硬技能(學歷、業務能力)還有軟技能,如應變能力、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人員管理、複雜問題求解、團隊配合、情緒管理、判斷與決策、服務導向、談判、認知能力、人際交往等等。

如此危機四伏的綜合考驗可不是大家一句「雖然我沒有經驗、但我願意學習」可以搪塞過去的,提前學習行業知識、鍛鍊行業必備技能才是你可以在廝殺激烈的求職市場上絕處逢生的正解!

新加坡大學生畢業就業情況如何呢?我們主要來看三所較為大型和出名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

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比率雖增加,但全職就業率只有80.2%,低於前年的83.1%。這是因為一些畢業生打算繼續深造、準備創業,或是探索新領域。

新加坡本地其中三所大學的畢業生中,去年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者的比率下降,只有約八成找到全職固定工作,另也有近一成的畢業生打兼職或臨時工,或成為自由業者。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聯合進行的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去年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比率略微增加,從前年的89.5%增加至89.7%,但儘管畢業生整體就業率呈上升趨勢,同時期畢業生全職就業率卻只有80.2%,不僅低於前年的83.1%,也低於2014年的82.7%。

這也意味著,已加入勞動隊伍的畢業生中,有9.5%因各種不同的原因,選擇臨時或兼職工作,或成為自由業者。

類似現象也反映在今年1月本地五所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就業調查中。

三所大學昨天發布聯合文告並解釋說:「很多畢業生會選擇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正在或打算繼續深造。一些人也準備創業,或想探索新的領域,先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根據調查結果,以畢業生的全職工作中位數薪資來說,三所大學去年畢業生的薪水是3360元,比前年的3300元高出1.8%。

若比較三所大學,管理大學的畢業生則最受僱主歡迎,93.8%在半年內獲聘,也有超過一半在畢業前就有公司願意聘請他們。南大和國大則有近九成畢業生在半年內找到工作。

以月薪來說,管理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也最高,擁有全職固定工作的管理大學畢業生的中位數薪資是3500元,國大的3400元,南大的3300元。看到這兒,趕腳管理大學快要畢業的學子們盡情地慶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