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21.5平方公里,比香港(1108平方公里)還要小,從東到西開車1小時的島國,卻力超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大國,挺進世界人均GDP前十!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9年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03717.469美元,這使其在全球排名中位於第4位。
那這個小島國又不是煤炭呀石油呀那些自然資源究竟是如何做得如此富有的?
-NO.1-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南端出口,這個海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線,每天通過這條海峽的貨物量為全世界之最,這裡也起到了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作用。這也是當年英國瞄準新加坡作為其殖民地的原因之一啦。
當然地理位置也不完全是這個道理,眾所周知,新加坡周圍有許多別的國家,他們也沒這麼富有。所以,是什麼使得這個國家從它的鄰居中脫穎而出呢?
-NO.2-
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
跟附近的鄰居不同,新加坡在建國後跟英國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僅在軍事、文化、國事訪問等方面互動頻繁,兩國還在經貿上密切合作——新加坡是英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出口到東南亞三分之二的貨物都來到新加坡。它還向世界宣布,新加坡歡迎所有人前來經商。現在的我們知道出口對於經濟的增長和擴大有多麼重要。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香港、台灣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NO.3-
新加坡政府主導作用
「亞洲四小龍」的成功,除了可以歸功於出口導向型戰略和工業化之外,精明的政府主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對於新加坡來說更是如此。
20世紀60年代,有著高失業率的新加坡,還頻繁出現罷工現象。除此之外,還有住房危機,當時的新加坡甚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之一。
所以,要如何建造一個規範的勞力市場來吸引投資呢?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決定開始實施為居民提供住房的政府組屋工程,給當地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使得他們有工作的動力。
保障性住房政策即政府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者租金,通常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政策性租賃住房等。
這一政策為目前超過80%的新加坡居民提供了住在負擔得起的公共住宅中的機會,而在20世紀60年代,這一數字僅為9%。而且現今勞動者權益更大了,罷工情況也變得極其少。

-NO.4-
吸引外國投資
新加坡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不僅增長了經濟,還降低了失業率,從1959年的14%降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4.5%!
到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一個生產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硬碟驅動器的製造商。然而現在, 製造業只占了GDP比重的20%。那是什麼占了GDP的大比例呢?
1985年,新加坡遇到獨立以來第一次經濟衰退現象,促使新加坡政府引進新方法。比如將電信這種國有企業私人化,使其更具競爭力。在世紀轉折點上,金融服務行業亦逐漸發展,並成為新加坡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其中包括銀行,信託公司和信用社、包括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以及投資代理在內的各種金融機構。這使得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1985年的24%增長到了2007年的70%多。跨國企業亦開始將總部設於新加坡,以吸引更多的商業參與者並提升新加坡對於企業的吸引力,進而影響GDP的發展。

現在,新加坡被評為世界上最容易經商的國家之一,其他幾個國家和地區還包括紐西蘭、丹麥、中國香港、韓國、喬治亞、挪威、美國、英國等。
那麼,新加坡人知道自己這麼有錢嗎?似乎並不知道……大部分新加坡人面對這個結論都是一臉懵逼,自己怎麼不知道自己這麼有錢呢?
原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貧富差距都導致了人均財富值偏高。新加坡的生活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甚至高於紐約和倫敦。此外,新加坡私家汽車在使用成本上獨占鰲頭,服裝價格名列前三名。不過,其醫療、日用品、飲食費用卻相對低廉。
住在新加坡你是否感到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