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夫妻兩年內遠赴烏克蘭七次,為當地難民免費建造500個防彈屋

2023年12月01日   •   6498次閱讀

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林寶燕(39歲,商人)和丈夫陳鎮升(39歲,建築設計師)共赴烏克蘭戰區七次,幫助失去家園的烏克蘭人打造500間臨時住房。

這對新加坡夫妻是在戰爭爆發後兩個月,也就是去年4月就前往德國幫助烏克蘭難民。在得知好些無力逃出戰火的人仍留在烏克蘭境內後,他們毅然決定在5月隨一群義工驅車21小時前往烏克蘭,看看能給予什麼幫助。

那是他倆首次踏足烏克蘭,迎接他們的是遭炮火洗禮滿目瘡痍的景象。

夫妻倆明白當中的危險,但他們認為當地的人道主義需求大於一切風險,所以前往烏克蘭時,已先立了遺囑,也寫了許多告別信給親友。

他們早前接受《聯合早報》時說:

「我們每一次出發去烏克蘭,都要和家人告別,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回來,但我覺得這是個使命……一定要在烏克蘭最艱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們。」

林寶燕向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描述她首次踏入布查(Bucha)的一幕。

她說,當時一名老婦看到她的東亞臉孔,就以為她是俄羅斯人,不停地尖叫哭喊:

「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了。」

義工後來讓老婦平靜下來,老婦才敞開心房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林寶燕,訴說著她全部的家人是如何被殺害的,家裡的所有東西都被俄羅斯士兵搜颳了,也把她的房子燒毀了,她只能住在雞寮里,靠吃花園裡的馬鈴薯過活。

一些難民只能住在雞寮,一些則在被炸過的房子裡找個能遮風擋雨的角落居住著。(受訪者提供)

林寶燕說:

「俄羅斯軍隊當時已從布查撤出好幾個星期了,但這座小城仍在流血。」

親眼目睹遇難者橫屍的街頭,存活下來的人卻失去了棲身之所,她下定決心去幫助他們。於是,林寶燕就和丈夫開始著手設計可抗震禦寒的臨時住房給戰情較嚴重的布查、莫斯昆(Moschun)和伊爾平(Irpin)難民。

陳鎮升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創設計」建築設計公司,在馬爾地夫、新加坡、台灣和紐西蘭都有業務。林寶燕負責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等,也擁有自己的生意。

兩人具備設計和建造房子的能力,他們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為難民設計房子。

陳鎮升和烏克蘭當地的合作夥伴一起討論設計方案。(受訪者提供)

由於烏克蘭冬天溫度可達零下20攝氏度或更冷,再加上戰爭把大部分基建設施都摧毀了。陳鎮升說,倘若屋子到冬天還未建好,在槍林彈雨來之前,當地人更有可能被凍死。

兩人於是設計出一個比貨櫃稍大的臨時住宅,裡頭配備了自來水、暖氣、電、廚房和浴室。

臨時房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受訪者提供)

陳鎮升說,每套房子都是預製的,可以在一周內組裝起來。它能承受炮彈的衝力,也有絕緣的功能,並能使用多年。

他們儘可能從當地工廠採購原材料,既可以讓減低房子的成本,也為當地人提供商機和就業機會,例如承包商,倉庫、送貨司機、組裝工人和電工等。

他們一度聘有約100名烏克蘭人,組成20個「建屋小隊」在烏克蘭不同地區搭建臨時住房。

「戰火導致很多人失業,因此幫助一個烏克蘭人就業,也是在拯救一個烏克蘭家庭。」

左圖是放在卡車上的貨櫃住房,準備運送到目的地,右圖為交付住房區。(受訪者提供)

基於兩人的專業與創業背景,他們將每個可供一家四口居住的臨時住房的成本從2萬3000歐元降低至約4000歐元(約5700新元)。

陳鎮升說:

「我們想幫那些無法逃離戰爭的人。哪些人走不了呢?就是那些殘疾者,貧窮者,被邊緣化的人。他們現在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東西,穩定感、食物和住所。」

烏克蘭的當地義工會幫助他們確定迫切需要住房的本地人,並協調運送工作。

他們也堅持把新房子建在難民原來居住的社區,讓他們無需離鄉別井,離開熟悉的社區。

烏克蘭伊爾平(Irpin)其中一個村落房子去年被炸毀的情景,右邊後方是新建的臨時住房。(受訪者提供)

陳鎮升說:

我們不想建造大規模難民營或臨時居所,我們想給予他們一個有居住尊嚴的家。」

這對獅城夫妻一共為受戰爭影響的烏克蘭人建了500套防彈屋。

去年8月,工人們運輸和安裝一個臨時住房的樣板屋。(受訪者提供)

他們拒絕透露在烏克蘭的援助項目上花了多少錢。

林寶燕今年2月告訴《海峽時報》,造房子的行動原本只是夫妻兩人的小心愿,最初只通過親朋好友籌款。

漸漸地,有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後,好些慈善團體和海外善心人士都表示希望支持。其中,新加坡紅十字會資助建造10個臨時住房、六個發電機和相關汽油費用,並資助100名單親媽媽的生活物資。

夫妻倆也著手其他人道工作

500套防彈屋在今年1月已交付成功,但夫妻倆在烏克蘭的人道工作並沒有因此就結束。

他們每隔幾個月就會到烏克蘭檢查房屋,也開始為前線的平民和士兵提供新的援助項目。

兩人在烏克蘭各地區設立了超過80個名為「燈塔」的援助中心,資助約500名單親媽媽與其他弱勢群體,為她們提供基本生活物資。

所謂的「燈塔」,指的是義工們在烏克蘭各地的教堂、孤兒院和醫院等,安裝發電機、暖氣和「星鏈」(Starlink)衛星通信系統,幫助附近有需要的居民,以及無依無靠的老人和病患。

遇到斷電時,他們的醫療設備依然能充電,能領取每天一餐的熱食,繼續得到一些溫暖與亮光。

夫妻倆給烏克蘭一家議員贈送醫療設備後與醫生和護士合影。(受訪者提供)

他們也在靠近前線的地區,包括利曼(Lyman)、第聶伯羅(Dnipro)、日托米爾(Zhytomyr)、利沃夫和哈爾科夫等設立了近20個援助點,以及開設了兩家收容寡婦和孩童的避難所。

他們也給利曼等地區分發了保暖睡袋、200噸食物和冬季衣物。經過多次戰鬥,烏克蘭在今年10月初才重新奪回利曼。

他們也資助變成孤兒的三兄妹上學,並把困在防空洞內數天的婦女救出。

在烏克蘭期間,他們聽聞一個村莊有三兄妹獨自居住,他們的父母已過世,最小的妹妹只有5歲,還患有腦癱,由15歲的哥哥照料,而8歲的二姐則有被性剝削的風險。為此,夫妻資助三人上學,也聯繫當地機構為他們提供協助。

林寶燕也說,有一次他們從防空洞救出一名數日沒進食的婦女後,對方抱著他們哭泣,令她非常感慨。

他們說,很多當地人如今都生活在防空洞內,有時長達數周,只有在覓食才離開。

夫妻倆其實意識到,有人批評他們是外國人,把自己置身於一場與自己國家沒有直接關係的衝突中。

「很多人,也許是出於愛,或者是不相信,會試圖打擊我們。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已經學會了自我屏蔽這些聲音,遠離這些話題。」

他們說,自己的動力源於信仰。

當被問及為什麼她要花費時間和資源來承擔這樣的個人風險時,林寶燕說,愛是一種行動,是給予飢餓者麵包,給無家可歸者一個家。

陳鎮升則說:

「這個問題可以換個問法,為什麼不這麼做呢?為什麼不是由我來做呢?」

兩人其實長期熱心公益,在2013年至2014年期間曾到莫三比克當義工,也在非洲各地,例如在盧安達和剛果推進援助項目幫助弱勢群體。

「我們和最窮的孩子住在一起,所以能明白飢餓是什麼感受。可能這些經歷讓我們有很大的使命感,希望幫助這世界上處境最艱難的人。」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