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陳文平正式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後,引發了新加坡本地華社和商會的一些疑問:不少社團、商會素來與外國機構有所來往,他們可能想知道,什麼算是正當接觸,什麼算是外來干預?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在國會上回應並闡述了新加坡的外交方針和立場:新加坡人要與外國交往,必須明白新加坡的核心利益,不能為外國的利益或目的說話或做事,並強調新加坡華人是新加坡公民,不是「華僑」。

圖源:YouTube截屏
01 為何要制定防止外來干預法令?
沈穎表示,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挑戰。我們的多元化讓我們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左右逢源,與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好合作的關係,但同時,這也為有意分化我們社會的外來勢力提供了機會,他們可能試圖利用我們的民族或宗教因素,試圖影響新加坡的內政和社會穩定。

圖源:視頻截圖
為了維護我們的社會團結和國家主權,我們必須防止外來干預我們的內政,這是我們的核心利益,也是我們的國家安全問題。因此,我們制定了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FICA),以應對外國勢力通過敵意信息宣傳或本地代理人對我們進行的干預行為。
FICA沒有禁止新加坡人到國外出席有外國領導人在場並發表演說的活動,針對的是新加坡人舉辦公開活動,讓外國人宣傳海外政治課題,或推進外國政治目的等情況。作為新加坡公民,只要把握好原則,把新加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不會有問題。
02 什麼是「具政治影響力者」?
根據FICA,直接參與新加坡政治或參與涉及政治目的的活動的個人或組織,將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Politically Significant Person),這包括政黨、政治職務者、議員、國會領袖、國會反對黨領袖,以及選舉候選人和選舉代理。
「具政治影響力者」必須向內政部屬下的外國關係與政治信息披露註冊處申報,披露他們與外國實體的關係,以及他們收到的來自本地或外國的捐款。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透明度,讓公眾知道他們是否受到外國勢力的影響或控制。
03 陳文平為何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

圖源:網絡截圖
陳文平是一名商人,經營房地產生意,1990年從香港移民來新,並在1993年成為新加坡公民。他多年來活躍於本地華社和基層,曾擔任華源會會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根據內政部的消息,陳文平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的原因是,他曾多次參與外國政治活動,包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在中國媒體上發表評論等,他接受媒體訪問時還說過:「海外僑胞有義務也會盡力在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內政部認為,這些活動影響了他對新加坡政治的看法和立場,或讓他成為外國勢力的代言人。
陳文平是FICA生效後的首例「具政治影響力者」,他必須在3月1日前向內政部申報,否則將面臨罰款或監禁的處罰。
04 如何與外國機構正當接觸?
沈穎說,新加坡華社和商會與外國機構有所來往,是正常的現象,政府是認同並歡迎的。因為華族文化中有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不少華社領袖也不吝分享他們在外國經商或與外國官員打交道的心得和經驗,這對新加坡的外交有益。
但本地人若有意協助新加坡開展海外人脈,必須充分掌握並了解新加坡的核心利益,以新加坡人的觀點和視角與其他國家打交道,而不是代表或推動外國的利益或目的,文化認同不等於國民認同,新加坡華人是新加坡公民,不是「華僑」。
新加坡的外交方針是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與所有國家和平相處,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沈穎以新中關係為例,說兩國領導人享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民間交流也頻繁。
促進良好新中關係的關鍵在於兩國政府、人民、企業之間歷經幾十年的密切聯繫,政府將不懈努力,繼續拓展與中國的交流、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