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KIN Studio)
由本地三名大學生研發的能夠自動分類鈔票和硬幣的KIN錢包兩年前推出時在集資平台上籌得超過28萬新元,但兩年後,許多顧客卻還沒收到他們的訂單。
本地消費者Shreya Bhat在去年聖誕節花了55新元買了一個KIN錢包給男朋友Tejas Ewing作為聖誕禮物。但十個月後,Tejas Ewing的禮物還沒有收到。
「訂單沒有完成。我也沒有收到退款。我和男朋友通過各個渠道投訴,但都沒有用。」

這個通過搖一搖就能把鈔票和硬幣分類的錢包,在2016年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NUS School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三名學生設計。他們是當年分別就讀最後一年、第三年和第二年的工業設計學生Lim Li Xue、Cheryl Ho和Ng Ai Ling。
當時的其中一個科目要求他們在集資網站Kickstarter推出一個產品,並集資至少4000元。他們的新穎設計獲得熱烈反響,最終籌集28萬0468新元。產品由他們的公司KIN Studio負責製造和發貨。
這個新穎的產品在國內外媒體獲得好評,不過公司卻面對難以如期交貨和顧客反映錢包質量差的困境。
公司去年12月在Facebook道歉,並促請支持者「保持耐心」因為團隊「很小且沒有經驗」。公司也說,已經發貨給992個支持者和146個網上客戶。
不過,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KIN上一次更新Facebook頁面是在3月30日。在那則貼文中,KIN為公司缺乏與顧客溝通而道歉,並解釋他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工廠「重整生產線」。
國大設計與環境學院已聯繫KIN Studio 主動提供幫助
新加坡國立大學回復亞洲新聞台詢問時表示,設計與環境學院已經知道這件事。
國大表示,三名學生中的其中兩人已經畢業。錢包的智慧財產權在課程結束後,已經從國大轉到KIN Studio的名下,以讓產品商業化。
「我們被告知訂單發貨出現延誤,而KIN Studio正與製造商解決技術和質量上的問題。工業設計部門已經與KIN Studio聯繫,主動提供幫助。」
消費者協會:參與集資的支持者 可能拿不回錢
通過集資網站購買錢包的,也包括海外人士,如在去年3月通Kickstarter購買KIN錢包的泰國人Sutthisak Wimolrat。他等了將近20個月都還沒有等到錢包。
「我不知道下來怎麼做。KIN錢包的研發者欺騙了我們,也沒有對所發生的事情負責。我們不知道怎麼辦。」
另一名泰國消費者Tawan Anantachin在去年5月訂購了錢包後,就一直沒有收到貨。她通過Facebook messenger和電郵嘗試聯繫KIN Studio但只收到了自動回復。
「我要回我的55新元但自動回覆說的是製造方面的問題,說他們出國(解決問題)和留言之多。」
Tejas Ewing則說,「消協不能真正逼公司做什麼。而當我們報警時,警方讓我們到小額索償庭索賠。但我們不打算為了50元這麼做。」
消費者協會表示,截至10月19日沒有收到關於KIN Studio的投訴。
消協指出,集資平台如Kickstart一般不參與產品的開發,支持者是直接與研發者交易。
「如果計劃不成功,支持者可以嘗試向研發者索取退款。不過,沒有退款的保證。」
「如果糾紛得不到解決,支持者可以聯繫消費者協會獲得更多協助。另一個辦法是,他們可考慮尋求法律援助。」
消協提醒集資計劃的支持者,在購買任何東西前,先做功課,了解研發者的實力和能否如期送貨。
「他們應詢問,如果出現任何問題,該怎麼聯繫研發者。支持者也要留意Kickstarter計劃可能失敗的風險,而他們最終不一定能拿到產品或拿回錢。」
亞洲新聞台嘗試聯繫KIN錢包的三名研發者,但他們還沒有回覆。
- CH8/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