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丹星指,將提醒大選成績優異的工人黨候選人「腳踏實地」,記住他們所作一切事情的原因。他表示,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前行,以可信反對派應有方式理性而負責地為新加坡人發聲,將會有所進展。
本屆大選結束後,工人黨是新加坡國會中唯一擁有議席的反對黨,議席數目由上屆的6席增至10席。畢丹星說,大選成績出乎意料,也是前人為後人鋪路使然,除了本屆大選引退的前秘書長劉程強外,過去兩屆大選還有很多參選落敗的工人黨候選人,他們都付出很多努力。
有分析員認為,選民希望看到國會中有更多反對黨議員發揮監督角色,加上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有待改進,是反對黨席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盛港的年輕家庭比較多,所以他們對未來會比較有顧慮,對以往的政績可能會覺得說是過去式,工人黨整個團隊讓選民相當有信心。
第13屆新加坡大選正式落下帷幕,而本屆大選的最大贏家,非新加坡選民莫屬。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以其持續的政績,仍然獲得新加坡人的肯定。但是,越來越多國人也希望國會出現更多元的聲音、更不同的點子,來應對越來越複雜和艱巨的挑戰。
本屆選舉結果,同時滿足了這一對矛盾的訴求。執政黨贏得了超過六成的選票,獲取選民明確無疑的委託繼續執政;反對黨工人黨則增加了在國會的代表性,從六席提高到10席。
朝野領袖在選後的表現,為這場不一般的「網絡選舉」帶來政壇新氣象。他們都明白選民希望在持續的穩定中看到變革,特別是年輕一代選民,要求國會有多元的聲音。

與此同時,選舉結果也表明,主流民意仍然側重執政績效。雖然執政黨在應對冠病疫情時表現並不完美,選民最終也沒有抹殺其貢獻。從朝野政黨的選後反應觀察,新加坡選民在這次選舉中所展現的集體智慧,推動了新加坡民主政治的良性上升螺旋。
這場疫情中的選舉雖然已經結束,但疫情卻遠還沒有過去。選舉結果證明,百家爭鳴和團結一致不一定要相互牴觸,反而可能是新加坡走出危機,茁壯成長的關鍵。選民已經用手中的一票表達了態度,接下來就看朝野政黨如何精誠合作,在尊重多元的理性競爭中,為新加坡和全體新加坡人謀取最大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