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積極開拓採購渠道!
新冠疫情核爆,引發全球動盪,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除了疫情本身的話題外,糧食供給和食品安全也備受矚目。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都依賴進口,在目前的情況下,全球多個國家禁止出口糧農產品,那麼新加坡的糧食會不會短缺?會不會有錢都買不到食品?這些問題引髮網友深度思考。

現實情況究竟是如何?新加坡在面臨目前的狀況時有無對策呢?
多位新加坡政要發聲 對食品危機表關注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冠狀病毒疫情可觸發巨大的糧食危機,使全球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增加近一倍至2億6500萬,多國開始禁止糧農產品出口。作為嚴重依賴別國進口的新加坡表示壓力山大!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前幾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冠狀病毒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由於新加坡大部分食品和必需品都依賴進口,因此人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面對這方面的壓力。
王瑞傑指出新加坡也正同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確保貿易和供應鏈通暢無阻。僅上周就同12個國家合作,發出聲明,致力維護全球貿易和必需品的供應鏈。

他同時認為,新加坡也應該自力更生,加強本土食品的產量,新加坡目前正加速「30X30計劃」,以便到了2030年,本地的農產品能滿足國人營養需求的三成。政府也推出「30X30快捷津貼」計劃,讓農場業者申請津貼,加速擴大產量。

除了王瑞傑,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也發聲對糧食安全問題表達關注。
陳振聲表示,在目前動盪的全球環境中為新加坡確保足夠的食物, 新加坡政府必須不斷審查自己的計劃, 並在任何供應線中斷之前制定新的應急方案。

他特別提到:「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在未來幾個月和數年做好準備。」
陳振聲同時對相關採購團隊以及食品供應商等表示感謝,他去參觀了一個本地進口商的倉庫,看看從很多不同國家運來的蔬菜。他表示很高興看到新加坡的食品供應商不斷提前探索新的選擇, 多年來發展這些網絡和關係, 並使供應鏈多樣化。

紐西蘭首批物資抵達 新加坡積極拓寬採購渠道
新加坡的周邊國家,像印尼、馬來西亞等都深受疫情影響,而新加坡的很多生活必需物資都從周邊進口,目前新加坡已經開拓更為廣泛的進口渠道,比如說從紐西蘭進口肉類產品等。
4月22日,紐西蘭首批物資運抵新加坡。這批由紐西蘭航空運送的牛肉、羊肉等肉類,重達20噸,是兩國上周簽署聯合聲明,同意加快必要物資的通關和轉運後,首批運抵新加坡的必要物資。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與紐西蘭駐新加坡最高專員喬·廷德爾親自前往樟宜機場迎接這批物資。班機約早上6時抵達,是當時在樟宜機場降落為數不多的客機之一。
陳振聲表示,繼肉品後,紐西蘭下來還會為新加坡供應水果和蛋等食品。新加坡方面則會協助紐西蘭人回國,並幫忙採購所需的醫療物品。陳振聲說,雙方這一合作,具體體現出兩國聯合聲明的精神。

陳振聲說:「儘管冠病疫情嚴重影響了跨境貿易,但理念相近的國家仍可攜手合作,建立貿易聯繫,確保各方能從通暢的貨品流動中互利。我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能加入我們,共同努力。」
萬事通提醒網友 不要非理性囤購
對於新加坡的糧食和食品問題,自疫情爆發以來便備受關注,部長們也多次出面表示新加坡的糧食供應充足,短期內不存在食品短缺的問題。此外,新加坡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積極拓寬供應渠道。

在目前全球疫情持續爆發的背景下,新加坡的糧食供應問題確實令人擔憂,但更應該相信新加坡政府能夠積極穩妥的處理這個重要問題,畢竟人以食為天,這也是一國立足之本。
而大家也不要非理性地搶購和囤積糧食,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相信,危機畢竟是短暫的,只有疫情解除,一切都會回復正常,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