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時下最熱門的行業
放眼全球海內外
IT技術都是屬於現下及未來發展的大熱門

尤其是新加坡的打造「智慧國」的計劃
幾乎可以說是很明確地
為接下去至少十年的發展
劃定了一個大方向
2022年預計本地科技人才增2/3
最近就有本地媒體報道
到2022年
本地科技相關課程的大學畢業生
預計將增長三分之二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兩年裡
報讀科技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數
一直是處在滿血復活的「爆表」狀態

對於這個前景
就有專家表明如果新加坡本地的
科技人才可以大大增加
那麼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幫助新加坡縮小領域的差距
根據教育部(MOE)的最新數據
在2015年,本地六所大學
信息通信和數位技術課程的入學人數
還只有1250人
但是到去年2018年卻增加到了2050人
足足翻了近一倍人數

(本地大學開放更多信息技術課程 | 來源:MOE)
且自從2015年以來
有五所理工學院的此類課程的入學人數
就一直保持在每年3000人的水平
其實按這個形勢走的話
新加坡的科技產業要想不繁榮
也是很有難度的
畢竟新加坡的整個大環境
都是鼓勵科技人才培養的
比如「智慧國」願景
還有市面上也出現很多公司
加大了對數據科學家
和人工智慧專家等職位的招聘
2020年本地市場趨勢
IT行業薪水更具誘惑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和新加坡管理大學聯合進行的
畢業生就業調查
過去三年以來
進入IT行業的畢業生
一直是高收入群體中收入最高的

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SMU)
去年就有做了一個相關的小調查
IT技術行業的總月薪中位數
在2016年時還保持在3788新
但是到去年就飆升至4100新
已經超過了工程行業的3600新
以及商業3450新


來源:Robert Walters
新加坡理工學院講師Dora Chua
有分析過這一趨勢
因為新加坡的市場對本地技術人才的需求
早已大大超過了供應
尤其中小企業(SME)的需求
本地IT行業市場環境
Dora Chua表示
現在IT行業的「人才庫還處於起步階段」
「因為大多數人才仍在大學裡」
而一部分已經投入社會的
那些相對來說比較有才能的人
通常會去負擔得起更高薪資待遇的跨國公司
或是銀行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來源:The Straits Times
這些公司的品牌、
公司文化和工作環境更好
相比之下中小企業就很難找到
「合適的,具有技術行業相關經驗的」本地人才
於是「許多中小企業
就將外國勞動力作為替代來源
但這並不是長期增長的可行解決方案」
因此「有許多人也設法找到替代方法,
例如外包或外包一些
他們需要完成的技術工作。」

不過有一些本地企業
考慮得更加全面一些
他們認為增加畢業生人才庫
不一定是緩解技術緊縮的唯一解決方案
例如還有很多一部分人群
本身雖然沒有接受系統的技術課程教育
但如果可以證明他們在實際工作中
時可以發展相關技能的
(即使只是業餘愛好)
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其說年齡或學歷
不如說是重要的
是能夠展示更多項目成就
和可以解決的工作量程度」

(傳統優勢結構的轉型 | 來源:SGX)
而根據上述的一系列反映
教育部有發言說本地的一些
高等學校和學院正在努力確保
更廣泛的學生擁有基本的數字技能
而學生本身也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義安理工學院
信息安全和法證專業畢業生
現年19歲,就計劃在服兵役後
在本地一所大學學習相關的技術課程

他說:「隨著網絡攻擊威脅的增加
市場對具有網絡安全技能的人的需求
將會越來越大……
擁有這種技能的人在找工作時
將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不過就總體來看的話
新加坡本地市場的發展趨勢
還是多方面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

智慧國投資
在新加坡政府對數位技術的巨額投資
足以證明數位技術領域備受重視
在今年6月下旬
政府就宣布了開設數字工業新加坡辦事處
來幫助公司數字化並跟上技術的飛速發展
因此預計在未來三年中
私營部門將新增10000個IT職位

而且就像前面分析的
擁有數字能力將繼續成為公司
在新加坡雇用人才時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
比如數據科學家、產品管理、
用戶體驗設計師以及其他IT職位
特別是新加坡在今年就經歷了
幾次備受矚目的網絡攻擊
因此網絡安全也將會成為未來的主要重點
其他增加需求的領域
除了科技人才方面的短缺
在目前最難填補的職位中
也包括了銷售代表、工程師、駕駛員、
專業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
特別是對於會計行業
之前就有宣布了一項新政府路線圖
設下到2020年
要創造2000個新會計崗位的目標

來源:2019年新加坡薪水報告
雖然傳統的行政和財務職能
越來越趨於自動化
但金融分析師和客戶助理職位
還是在部門中屬於一些需求較大的職位
而在醫療保健方面
長期護理人員的缺口還是一樣大
新媒體傳播渠道增加
現在及未來,每個行業和市場上
無論是公司還是求職人
都在使用社交媒體來提高自己的品牌宣傳

比如職業平台LinkedIn
就一直在致力於職業品牌建設
但是隨著媒體形式的多元化
其他渠道的可能性也更多地被發掘出來
例如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YouTube
來展示自己各種技能和經驗
再加上新加坡是世界上社交媒體
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社交網絡的覆蓋率更徹底

來源:Infocubic
在公司招聘單位方面
內部人力資源團隊也已經意識到
LinkedIn,Instagram和Facebook等
社交媒體平台的價值
自由職業者趨勢增強
全職工作是比較傳統的社會結構組成
對於員工來說算是低風險、高保障
從帶薪休假,育兒假到醫療和牙科保險
都是標準服務的一部分
不過在今後的發展里
自由職業者的人數將會有所增加

來源:Nation1099
從公司聘用的角度來看
除了減少長期勞動力成本外
如今合同工的雇用過程也大大縮短了
再一點是自由職業者的潛在可能會更多
也不用僅限於一個地點
因此具有高度特定技能的自由職業者
還是很大機會可以找到的
例如之前所說的技術外包
有的公司就會找到一些專業承包商網絡
來承接這個短期和長期職位

這對於那些可能沒辦法提供
與大型跨國公司匹配資源的
中小型企業來說尤其重要
不過2020年都快到了
相信大家對下面這個問題會更加好奇
那就是新加坡職場
對於人才方面的需求究竟有怎樣變化?
2020年工作大熱門
無論是編程、編碼、頁設計
或是網絡安全,防範黑客攻擊
各個行業對IT技能的需求都很高

(數據科學家薪水參考)
隨著新加坡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快速增長
具有強大IT技能的專業人才
職業前景會更加廣闊
薪水也是只高不低

(Java工程師薪水參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可能一天裡花在手機上的時間
要比睡覺的時間還要多
因此手機和網際網路
是近五到十年來發展速度最快
同時也是存在最大商機價值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