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21日,王維嘉博士在中國文化中心給大家分享了自己畢生研究後得到的心得。用最簡而易懂的語言、圖像給大家解釋了一個理科生都難以解釋的世界。當一位文科學霸發信息說這個講座很有意思時,我們可以明白王維嘉教授把科學、把現有的科技都已經熟知到一個程度,才能給我們講述那麼多未知領域的內容。
王維嘉博士的整場講座非常精彩,2個多小時的講座大家全程都被王維嘉博士所說的內容深深吸引。給大家講了從思維論到AI運用帶來的巨變,科技變革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究竟會帶來什麼?一些科研的最新成果會影響我們生活的那些方面?科技創新發展進步會在哪些行業實現代替?等等等… 精彩的演講內容讓在場聽眾耳目一新,猶如被王維嘉教授把大家帶到了一個從未觸碰過的新世界領域,那些暗知識世界更是深深吸引著每一位在場朋友。

王維嘉博士和文勇剛教授接受在場聽眾提問

講座後王維嘉博士與嘉賓們合影
如同蒸汽時代的蒸汽機、電氣時代的發電機、信息時代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正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全球產業界充分認識到人工智慧技術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大意義,紛紛搶灘布局人工智慧創新生態。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力圖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新加坡也不例外。始於2014年的新加坡「智慧國家2025」今年將邁入第五個年頭。是新加坡智慧國的關鍵技術。有鑒於此,中國科技大學新加坡校友會特別邀請矽谷風險人,暢銷書《暗知識》的作者王維嘉博士來新加坡講學的機會組織本次講座,為我們詮釋何謂人工智慧,以及該技術對我們未來的商業、社會,以及我們的生活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王維嘉博士率先提出了「暗知識」的概念。他認為,人類的知識可以分為「明知識」和「默知識」(Tacit Knowledge,又稱默會知識)兩類。明知識是指可以用文字或者數理公式清晰描述和表達出來的知識。相對應的,默知識則是個人雖然能在感覺上可以把握但無法清晰描述和表達出來的知識。人類發明文字以來,積累的知識主要是明知識,因為只有明知識可以記錄和傳播。直到大約70年前,人類才意識到默知識的存在。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其中一個當前比較重要的流派——神經網絡的興起,突然發現了海量的「暗知識」,即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相關性,或者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暗知識隱藏著超越人想像的魔力。對暗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充滿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機器學習能發掘出什麼樣的暗知識?為什麼能夠發現這些暗知識?這些暗知識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大家在王博士的講座中一 一 得到了解答。

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文化中心、南洋理工大學工學院、國航新加坡分公司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