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金融市場全球化,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科技金融聯繫越來越緊密,而區塊鏈概念的提出,更使得去中心化和虛擬貨幣喧囂塵上。但新事物的出現,必然伴隨各種應用場景的探索。虛擬貨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體現,也參雜了部分非正常的經濟活動。因此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對區塊鏈技術持有保留看法。但新加坡作為最年輕的離岸金融中心,對科技進步一直保持開放態度。對於其他地區持保留意見的區塊鏈公司,也仍可在新加坡正常註冊。今天,通惠管理顧問就為大家介紹,新加坡區塊鏈公司的相關情況。

區塊鏈和虛擬貨幣作為新興事物,經常被用於進行眾籌(ICO),在將新科技帶入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被多種非法活動用於偽裝。由於市場監管的不完善和實際經濟情況,內地金融管理機構對ICO項目出台了管理極為嚴格的規章條例,使得大量合法目的的ICO項目無法繼續進行。香港銀行因忌憚虛擬貨幣模糊不清的法律屬性,對於從事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服務的香港公司也「一刀切」,拒絕為其提供銀行服務。
而新加坡憑藉較高的公司註冊門檻,和對新鮮科技事物的開放態度,對於ICO項目並沒有實行「一刀切」的拒絕政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即「新加坡央行」)多次表示「如果數字貨幣是資本市場產品,有投資屬性,就需要受到證券期貨法和MAS的監管」,「只要MAS註冊發行貨幣的內容,經過相關調查並取得許可,就可進行ICO」。
MAS的首席金融科技官也表示「新加坡央行也將一如既往的鼓勵區塊鏈技術創新,並且對區塊鏈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新加坡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開放態度,與MAS的「沙盒監管機制」(Regulatory Sand Box)有莫大關聯。而MAS也對區塊鏈的創新提供了技術和資金支持。於此同時,MAS也以鼓勵技術發展並保護投資者作為核心要件,進行相關管理法規的制定。
在這樣的有利環境下,大量源自中國的區塊鏈項目蜂擁而至,並以新加坡公司為商業平台,吸引外界投資,對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場景進行深入探索。迄今為止,內地超過80%的區塊鏈項目基金會,都落戶於新加坡。而這些區塊鏈公司,大都以基金會形式註冊,以享受優厚的稅收優惠政策。
由於新加坡公司類型中,並沒有「非營利性基金會」這一組織形式。因此新加坡非營利性基金會都會以其他公司組織形式作為載體。而最常見的,當屬公共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arantee-CLG)和修改公司章程後的私人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而私人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因其註冊相對簡單,費用較低和審批更為迅速,成為最多的非營利性基金會載體。
網際網路科技進步無可阻擋,區塊鏈技術也將會有更深層次的應用,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虛擬貨幣層面。如果您對註冊新加坡非營利性基金會或其他類型的新加坡公司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繫,通惠管理顧問必將竭誠為您服務。通惠管理顧問專注個人、企業服務十餘年。
轉載通惠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