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無症狀感染者解除幾率增加
6月2日,新加坡開始了解除阻斷措施的第一階段,但沒隔兩天,社區便猛增15名病例,令人咂舌的是,這15名病例全部都是無症狀病例。短短一周,新加坡的無症狀病例增加了數十人。
而在6月22日最新的數據里,新增的社區病例里9名都是無症狀患者。也就是說,如今無症狀患者成為了公眾首先需要警惕的人群。畢竟隨著外出時間的增多,經濟活動和工作、上學都被恢復,可能接觸到無症狀患者的機會也變得多了起來。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周日透露,本地過去兩周的新增病例中,大部分是當局積極檢測弱勢和高風險群體才發現,當中多數為無症狀者。他說,隨著更多活動恢復,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會增加,下來幾周預計會出現更多社區病例。
而新加坡在針對無症狀感染者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產復學實際,加強對社區、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布信息。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表示,在過去兩個星期里,他們發現90%的新增病例都是通過當局主動檢測查出的,當中包括從事必要服務的員工、客工宿舍職員,以及首次求醫時被診斷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人。
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進入第二段阻斷措施須謹慎
自從上周五進入病毒阻斷措施解封第二階段後,鄰里商店、購物商場人潮重現,第一個周末更出現人群聚集現象,業主趕著開門營業,一些商店外面排起長長人龍等著進入店內,購物中心的餐館進餐時間爆滿。社媒流傳一些違例照片與視頻,其中荷蘭村一家餐館因食客人擠人,沒有遵守安全距離而被令關閉。照片顯示,當時在餐館外頭排隊的公眾,很多不是沒戴口罩,就是把口罩拉到下巴,有人還喝酒鬧事。而外出逛街購物的人群,有少部分開始不戴口罩,也有一些人在戶外聚集,拿下口罩抽菸或高談闊論,時日一久,更多人可能放下警惕之心。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解封第二階段早上在面簿貼文,提醒國人不要「慶祝到過了頭」,仍必須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包括最基本的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離。在這個國人翹首以盼的日子,多個部長也再三告誡,必須像第一階段那樣認真負起個人的防疫責任。
不過從官方數據來看,目前新增病例大多仍發生在客工宿舍,暫時沒有明顯跡象表明隨著阻斷措施的初步解除出現大量社區病例。

放眼世界其他地方,多個國家逐步解封,放鬆部分隔離限制,馬上出現病例飆升的現象,例如歐美一些城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疫情惡化的情況值得大家警惕,疫情捲土重來我們可能面臨第二波感染。
新加坡採取病毒阻斷措施以避免疫情進一步蔓延,現在雖然進入解封的第二階段,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因解封第二階段就失守,過去兩個多月來的抗疫努力將功虧一簣。
過去四天來多個市區與鄰里商場出現非常擁擠現象,店主必須採取類似第一階段的措施,做好人流控制的工作,其他措施包括在收銀處裝置擋板,以隔開員工和顧客。一些店面狹窄的商店也必須重新規劃擺設,讓顧客能有空間保持安全距離,容易進入選購併減少逗留時間。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坦承,對新冠疫情的了解至今仍非常有限,研究也發現病毒已發生基因突變,這可能影響全球疫苗的研發,而等待有效的疫苗出現可能拖上一年半的時間。
新加坡民眾出門預防措施
因此,在沒有找到特效藥之前,希望新加坡民眾可以做到以下幾點預防措施。
1、防口罩內面被污染
戴口罩時,口罩內面不要用手觸碰,平時放在潔凈的地方。迫不得已時,可用電熨斗溫度最低檔(60℃≤溫度≤90℃)熨燙口罩30分鐘,熨燙時不推薦使用蒸汽。
2、正確戴口罩
正確戴口罩非常重要。掛耳式口罩與綁繩式口罩,摺疊層朝下的是外面,摺疊層朝上的是內面。鼻夾需朝上,用雙手由中間向兩旁按壓。完全包裹口鼻部及下頜,快速吹氣能把口罩輕輕吹起,說明口罩已貼合在面部。容易有漏口的地方是鼻夾處、臉頰旁、下巴處。口罩外面視為污染面,用手觸摸後立即洗手。
3、管住手,少觸碰公共設施
手污染後,要及時洗手。如果一時找不到洗手設施,手也不要到處亂摸。特別不要用髒手觸摸眼、鼻、口部。 儘量少觸摸公共設施,如需觸碰按鈕等時,可使用紙觸碰,紙張不斷摺疊,觸碰一個位置,換一個面。
4、其它防護用品
不與他人近距離面對面交流,且可以保持1-2米以上距離時,眼罩、鞋套、面罩、雨衣是不需要的。因為防護用品使用後就存在正確穿脫和處置的問題,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流程,以及這些物品的正確處置,這些防護用品可能在你使用和處置的時候,造成對自己的污染。
5、減少面對面交流
如果需要與他人面對面交流,儘量保持1-2米以上距離並戴口罩。
6、物品不直接著地
儘量不要把物品直接放在地上。如確需如此,放之前查看地上有無潮濕、明顯污漬及痰液等。如有廢報紙或廢塑料袋,可以在地上墊一下再放物品。
7、呼吸道與咳嗽禮儀
不隨便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噴嚏,要注意禮儀,最好使用餐巾紙包住口鼻或用肘遮住口鼻。如果來不及拿餐巾紙,要用手捂住口鼻,但記得認真有效洗手。
8、上廁所
出門之前先解決個人內急,儘量不使用公共廁所,如確需使用,注意洗手、沖便器、與其他排隊者保持距離等諸多環節。
新加坡何時能進入第三階段,要看國人能否團結抗疫,如果大家開始鬆懈下來,將無法保護自己,也無法保護周圍所接觸的人,最後會出現群聚式感染病例的風險。面對還未消退的疫戰,人人堅守本身應盡的防範責任,新加坡才能在這場長期戰役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